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天地四方。
《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六幕,犹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书秋》诗:“ 汉 宫夜结双茎露,閶闔凉生六幕风。”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靄。”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类丑。”
引证解释
⒈ 指天地四方。
引《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注:“六幕,犹言六合也。”
唐王初《自和书秋》诗:“汉宫夜结双茎露,閶闔凉生六幕风。”
宋王琪《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靄。”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类丑。”
六幕的网络释义
六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数词
(1) 五加一的和
人道以六制。——《管子·五行》
六日不詹。——《诗·小雅·采绿》
六主律。——《易·本命》
夫六中色也。——《国语·周语》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六儿(僮仆的泛称);六丁六甲(道教称供天帝役使的阴神为六丁,阳神为六甲);六街三市(泛称众多街市);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3) 《易》卦之阴爻称为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说文》
(4) 又如:初六(由下而上的第一个阴爻);上六(最上一个即第六个阴爻);六爻(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每三爻会成一卦。两卦即是六爻);六出(雪花。因呈六角形)
(5) 六次
六黜清能,六进否劣。——《晋书·杜预传》
名词
(1) 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其黄钟清用“六”字。——《宋史》
(2) 古国名 。周封皋陶的后代在六。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楚人灭 六。——《左传·文五年》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uk7 [宝安腔] luk7 [沙头角腔] luk7 [客语拼音字汇] liug5 lug5 [梅县腔] liuk7 [东莞腔] luk7 [客英字典] liuk7 [台湾四县腔] liuk7 [陆丰腔] li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六 | 力竹 | 來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lĭuk | li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2) 同本义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舞于鲁君之幕下。——《谷梁传·定公十年》
楚幕有乌。——《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举袂成幕。(袂:
:袖子)——《战国策·齐策一》(3) 又如:幕幕(覆布周密的样子);幕燕(筑巢于幕上的燕子);幕下(帐幕之下;幕府中)
(4) 帐幕;篷帐
风动将军幕。——杜甫《西山》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杜甫《后出塞》
(5) 又如:幕庭(营帐前的空地);幕帷(帐幕);幕席(帐幕和座席;幕宾的职位);幕竿(张帐幕用的长竿)
(6) 垂挂的帘幕
文窗绣户盘绮幕。——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三》
(7) 又指舞台上的幕布。如:大幕;边幕;幕屋(用帷幕临时围成的房屋)
(8) 移动的微粒等形成的遮蔽 。如:烟幕;弹幕
(9) 戏剧或歌剧中按剧情划分的段落之一 。如:三幕六场
(10) “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 。如:幕下(幕府中);幕位(办公处所);幕职(幕府中的职位)
(11) 幕府聘用的僚属 。如:幕士(幕客);幕吏(泛指属吏);幕官(幕僚);幕胥(泛指掌文书的官员);幕游(离乡当幕友)
(12) 一段情景 。如:生活的一幕
(13) 团体正式的或准备性质的会议 。如:开幕;闭幕
(14) 假借为“漠”。沙漠
常以为汉兵不能度幕轻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比年遣大将军卫青、 霍去病攻 祁连绝大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15) 姓
动词
覆盖
雪幕其顶。——《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k7 [海陆丰腔] mok7 [客语拼音字汇] mog5 [东莞腔] mok7 [梅县腔] mok7 [宝安腔] mok7 [沙头角腔] mok7 [台湾四县腔] mok7 [陆丰腔] mok7
◎ 潮州话:mo6(mŏⁿ),bhuang6(buăng) [潮州]bhuêng6(buĕng) [饶平、揭阳、潮阳]muang6(muă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莫 | 慕各 | 明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mɑk | m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