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八拜之交
(1) 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常用以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成语辨析
八;不能写作“入”。
成语用法
八拜之交偏正式;作定语;指结义为兄弟姐妹。
引证解释
⒈ 指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
引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明许自昌《水浒记·召衅》:“记得去年有个戴宗,曾到鄆城来,与我为八拜之交。”
清李渔《意中缘·借兵》:“与小弟有八拜之交。”
亦省作“八拜交”。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他有个八拜交的姐姐是赵盼儿。”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贤弟!我与你是同乡人,又是从小里八拜交的兄弟。”
八拜之交的国语词典
称结拜为异姓兄弟姊妹的朋友。古时因为对父执辈需行八拜礼,所以朋友若相交亲密如同手足,经过约定,互视对方父执如同自己的亲人,即可称为「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的网络释义
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的翻译
反义词
八拜之交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八 | 博拔 | 幫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pæt | pret/paet |
详细解释
bài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ái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i5 [海陆丰腔] bai5 [客英字典] bai5 [宝安腔] bai5 [东莞腔] bai5 [沙头角腔] bai5 [客语拼音字汇] bai4 [台湾四县腔] bai5 [陆丰腔] bai5
◎ 潮州话:b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英文翻译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方言集汇◎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1 [梅县腔] tje1 [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hi1 zih1 [东莞腔] zu1 [海陆丰腔] zih1 zhi1 [宝安腔] zu1 [沙头角腔] zi1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 潮州话:ze1 (tsur)【潮阳】zu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详细解释动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刚到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名词 (1) 朋友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交替之际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如:成交 (12) 跟头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副词 (1) 交替;更替,更迭 。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形容词 (1) 通“姣” (2) 美丽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英文翻译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方言集汇◎ 粤语:ga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梅县腔] gau1 gau2 gau5 kau1 [宝安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东莞腔] gau1 [海陆丰腔] gau1 [陆丰腔] gau1 [沙头角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2 gau4 k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