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轿子由八个人抬着,八个人扶着,形容声势壮大。
《金瓶梅·第六十五回》:“黄太尉穿大红五彩双挂绣蟒,坐八抬八簇银顶暖轿,张打茶褐伞。”
引证解释
轿子由八个人抬着,八个人扶着,形容声势壮大。
《金瓶梅·第六十五回》:“黄太尉穿大红五彩双挂绣蟒,坐八抬八簇银顶暖轿,张打茶褐伞。”
八抬八簇的国语词典
轿子由八个人抬著,八个人扶著,形容声势壮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八 | 博拔 | 幫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pæt | pret/pae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台声。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2) 同本义
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西游记》
(3) 又如:抬鼓弄(许多人把一个人抬起来翻倒);抬轿子;抬出去;抬驾(抬轿);抬盒(两人抬着盛放礼品的箱匣);抬筐(两人抬的装物大筐)
(4) 高举,使升高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满江红》
(5) 又如:抬头;抬手;抬眼;抬颏(昂首)
(6) 竭力提高 。如:哄抬(投机商人纷纷抬高);抬估(抬高估价)
(7) 〈方〉∶指争辩 。如:他们两人一谈到这个问题,抬起杠来就没个完
量词
两个人合力抬物,一杠为一抬。如:金银财宝共是几十抬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oi2 [东莞腔] toi2 [客英字典] toi2 [宝安腔] toi2 [梅县腔] toi2 [海陆丰腔] toi2 [沙头角腔] toi2 [台湾四县腔] toi2
◎ 潮州话:t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臺 | 徒哀 | 定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dai/doi | dʰɒi |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八 | 博拔 | 幫 | 鎋開 | 入聲 | 黠 | 開口二等 | 山 | 山 | pæt | pret/pae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族声。本义:小竹丛生)
(2) 同本义
簇,小竹丛生也。——《正字通》
(3) 丛集;聚集
律中太簇,言万物始簇而生。——《史记·独断》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4) 又如:簇集(聚集);簇带(簇戴。成簇插载);簇合(集合,围拢);簇行(积叠陈列果物于盘上)
(5) 围着,拥着 。如:簇捧(众人围随,簇拥);簇饤(用果品或其他食物在盘中摆列的花样)
名词
通“蔟”。蚕山 。如:簇箔(蚕吐丝时承蚕用的圆形竹器);簇蚕(让蚕上簇作茧)
量词
(1) 相当于“丛”密集的或长在一块儿但不粘在一起的一丛
桃花一簇开无主。——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 又如:一簇鲜花;一簇红霞;一簇房屋
副词
很,全——表示程度 。如:簇新(极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uk8 [客英字典] cuk8 [台湾四县腔] cuk8 [梅县腔] cuk8 [宝安腔] cuk8 [客语拼音字汇] cu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瘯 | 千木 | 清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tsʰĭwok | chuk/c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