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夤

bā yín [ ba yin]
注音 ㄅㄚ 一ㄣˊ

词语释义

八方边远之地。

词语解释

  1. 八方边远之地。

    南朝 齐 王俭 《高德宣烈乐》:“诞应休命,奄有八夤。”

引证解释

⒈ 八方边远之地。

南朝齐王俭《高德宣烈乐》:“诞应休命,奄有八夤。”

八夤的网络释义

八夤

  • bā yín ㄅㄚ ㄧㄣˊ
  • 八夤
  • 八方边远之地。 南朝 齐 王俭 《高德宣烈乐》:“诞应休命,奄有八夤。”
  • 汉字详情

    [ba]
    部首: 201
    笔画: 2
    五笔: W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动词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数量词

    (1)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英文翻译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方言集汇

    ◎ 粤语:baat3
    ◎ 客家话:[陆丰腔] bat7 [沙头角腔] bat7 [海陆丰腔] bat7 [客英字典] bat7 [台湾四县腔] bat7 [梅县腔] bat7 [宝安腔] bat7 [客语拼音字汇] bad5 [东莞腔] bat7
    ◎ 潮州话:boih4 (poi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拔鎋開入聲開口二等pætpret/paet
    yín [yin]
    部首: 337
    笔画: 14
    五笔: QPGW
    五行:
    仓颉: NIJMC
    四角: 278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恭敬

    夤,敬惕也。从夕,寅声。——《说文》。按,即寅之别体。因寅为借义所专,别制此字。

    (2) 又如:夤畏(敬畏);夤亮(恭敬信奉)

    (3) 攀附上升 。如:夤缘钻刺(巴结奉承,投机钻营)

    名词

    (1) 通“璌”。夹脊肉

    艮其限,列其夤。——《易·艮》。马注:“夹脊肉也。”

    (2) 远处

    九州之外,乃有八夤。——《淮南子》

    英文翻译

    distant place; remote; d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jin2 [海陆丰腔] rin2 [客英字典]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宝安腔] jin2
    ◎ 潮州话:ing5(îng) [揭阳]êng5 [潮阳]ia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翼眞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jinj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