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

miǎn yì yì zhì [mian yi yi zhi]

词语释义

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甚至容易长肿瘤。

汉字详情

miǎn [mian]
部首: 207
笔画: 7
五笔: QKQ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AHU
四角: 274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 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3)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4) 赦免,释放

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因而获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惠而免之;免囚(被赦免的囚犯);免坐(对罪犯亲属免予治罪);免放(释放);免赦(赦免)

(6) 逃避灾难或罪过

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于溷藩以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免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宋· 苏洵《六国论》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免却(避免,防止);免身(脱身免祸)

(8) 去掉;除掉

了缘道:“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乃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望列位做个人情。”——《醒世恒言》

(9) 又如:免虑(免得挂念);免试;免学费;免俗(不拘世俗常情);免责(不受责备);免掉(消除,除去)

(10) 罢黜

遂免丞相勃。——《汉书·文帝纪》

宰说,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多自免去。——《明史》

(11) 又如:免去(免除);免册(罢免的册书);免臣(被罢官的人);免退(撤职)

(12) 豁免 。如:免丁(免除服劳役);免租(免交租税);免债(免除债务);免试(免除考试);免虑(不必挂念,放心)

(13) 生孩子。同“娩”

将免者以告。——《国语·越语上》

妇人免乳大故。——《汉书·外戚传上》

朔妇免身生男。——《史记·赵世家》

(14) 又如:免身(分娩);免乳(分娩)

(15) 不允许 。如:闲人免进

(16) 分开;分离;别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

(17) 通“俛”。低头

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战国策·赵策四》

(18) 通“勉”。努力,尽力

使百吏免尽。——《荀子·王制》

免耕杀匿,使农事得。——《吕氏春秋·辩士》

英文翻译

spare; excuse from; e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mi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1 [东莞腔] men1 [海陆丰腔] mien1 mien3 [宝安腔] men1 [客英字典] men1 men3 mien3 [客语拼音字汇] mian1 [梅县腔] men1 [台湾四县腔] mien1 mien3 [陆丰腔] m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亡辨仙B開上聲開口三等仙Bmĭɛnmienx/myeen
[yi]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MCI
五行:
仓颉: KHNE
四角: 00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役省声。本义:瘟役)

(2)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疫,民皆疾也。——《说文》

疫,病流行也。——《字林》

氐为天根生疫。——《史记·天官书》

鬻棺者欲岁之疫。——《汉书·刑法志》

果实早成,民殃于疫。——《礼记·月令》

(3) 又如:时疫;疫死(因染患流行的传染病而死);疫旱(传染病与旱灾);疫症(疫病);疫疠(瘟疫);疫疾(疫病;疫病流行)

(4) 疫鬼,古代迷信称施瘟疫的鬼 。如:疫神(疫鬼);疫鬼(散布瘟疫的鬼神)

英文翻译

epidemic, plague, pestil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t8 mut8 [东莞腔] jit8 [海陆丰腔] rit8 mut8 [梅县腔] mut8 jit8 [客英字典] mut8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 潮州话:mog8 mug8 (môk mû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營隻昔合入聲合口三等jĭwɛkjyek/jvek
[y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QBH
五行:
仓颉: QHVL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press down, repress; curb, hi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ʔĭəkqik/iok
zhì [zh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R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L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名词

(1) 规章,制度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如:常衡制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名词

(1) 作品,文章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英文翻译

system; establish; over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e5 [海陆丰腔] zh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宝安腔] ze5 (zi5) [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c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征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cjed/tjeytɕĭ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