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扣

kè kòu [ ke kou]
繁体 剋扣
注音 ㄎㄜˋ ㄎㄡ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克扣 kèkòu

(1)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克扣军饷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词语解释

  1.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克扣一节,且不要説他;单只领料一层,就是了不得的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2. 克扣。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而据为己有。

    《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 宦承恩 ,剋扣钱粮米独吞。” 续范亭 《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搜刮 山西 人民的血汗,剋扣 山西 士兵的军饷,做你们少数人的资本。” 洪深 《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这又不是营长的钱,藏着不发,多半是存了克扣军饷的心。”

引证解释

⒈ 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克扣一节,且不要説他;单只领料一层,就是了不得的了。”
老舍《茶馆》第一幕:“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克扣。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而据为己有。 《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快到苏州城》:“宦承恩,剋扣钱粮米独吞。”
续范亭《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搜刮山西人民的血汗,剋扣山西士兵的军饷,做你们少数人的资本。”
洪深《赵阎王》第一节第一幕:“这又不是营长的钱,藏着不发,多半是存了克扣军饷的心。”

克扣的国语词典

扣减该付的财物,据为己有。

克扣的网络释义

克扣

  • 克扣,汉语词汇。
  • 拼音:kè kòu
  • 基本解释:[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 非法或不合理的扣除应该存有或给予的事物。
  • 克扣军饷/用工名额
  • 克扣造句

    卢将军,事情并不简单,军中多人克扣军饷,一定事出有因,虽然要赏罚分明,但你要知晓,法不责众,因此要区分对待。
    但近年来,跨国公司包括本田汽车公司,通过降低工资和克扣福利,从中国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招聘。
    哼,一个下人之言,岂可轻信?那不知道大哥你试出了什么?无双这下人,我用得十分舒心,从不克扣‘黑电’粮草,把黑电伺候的很好。
    那个克扣我灵魂的混蛋,赶紧给老子还回来呀,不然往后谁还敢出生。
    那老松鼠难道每月给足了你二十块仙石,没有克扣你?
    上级长官总是克扣下属们的薪饷。
    胡宗南部独立旅团长周士冕,克扣军饷,盗卖军用物资,搞得官兵满腹怨气,人言啧啧。
    不过对于孙大毛三人,袁世凯虽然也想将他们绳之以法,或者直接把克扣军饷的罪名给坐实,然后直接砍头。
    由于将军私自克扣饷银,士兵们几乎没什么斗志。
    日本出口的增长的代价是,克扣对国内包括房屋、道路及污染控制方面的投入。
    不要以为,从员工身上克扣银两是一种很精明的做法,毕竟这点银子是发不了大财的。在创业的前期,每一个有能力的员工是公司赖以发展的根本。
    现在山西各地装备的火器不少,什么鸟铳三眼铳一窝蜂等种类繁多,却由于官吏的盘剥克扣,制作粗劣,威力很差,容易炸淌,某人根本看不上言,遂决定自己制作。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希勒,你是怎么了?今天的情绪怪怪地,在训练的时候也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老板不拨钱克扣咱们的转会费了?
    好嘛,这位老兵还丝毫不掩饰自己短斤少两,克扣伙食的行为,夏子云不由得叹了一句够光棍。
    现在唐糖既然亲自出面,那他倒是省了不少的心,至少不用担心管理层克扣经费,中饱私囊这种事情会发生。
    层层克扣,雁过拔毛,原本在全国范围内是最高军饷的定武军,所发到士兵手里的军饷虽然还是最高的,但跟朝廷拨下来的军饷却差的多。
    話說包拯到陳州後,明察暗訪,克扣災款的官吏及知情者知道包拯疾惡如仇六親不認,紛紛自首和檢舉,供出無惡不作的人是朝廷派往陳州放賑的龐昱。
    他说税款被人偷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兴许挪用作别的了,找借口好克扣我们的工食银。
    哦,我明白了,你们一定是克扣公款买的地摊货吧。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23
    笔画: 7
    五笔: DQB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HU
    四角: 4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
    kòu [kou]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KG
    五行:
    仓颉: QR
    四角: 56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口声。本义:拉住,牵住)

    (2) 同本义

    扣,牵马也。——《说文》

    扣马而谏。——《史记·伯夷叔齐传》

    梁由靡扣缪公之骖。——《淮南子·泛论》

    太子与郭荣扣马。——《左传·襄公十八年》

    (3) 又如:扣马(牵住马,不使前进。也作“叩马”);环环相扣;扣身(紧身,衣服紧贴身子)

    (4) 捆绑;拘押 。如:扣搭(扣住,捆住);把杀人犯扣起来

    (5) 假借为“敂”(击)。敲击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荀子·法行》

    扣石垦壤。——《列子·汤问》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6) 又如:扣扉(敲门);扣户(敲门);扣门(敲门);扣扃(叩门,敲门);扣阍(叩击宫门)

    (7) 求教;探问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8) 又如:扣问(向人请教;询问);扣发(启发;提出意见);扣请(扣问)

    (9) 叩头,俯首向下之称 。如:扣头(叩头);扣额(犹扣头)

    (10) 截留 。如:扣刻,扣克(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扣发(截留全部或部分不发);扣压(截留搁置)

    (11) 扣除

    逐日将本钱扣去。——《卖油郎独占花魁》

    (12) 又如:扣工资;扣分数;扣钱;扣抵(扣除抵偿);扣算(过分地算计)

    (13) 用钮扣固定或合拢 。如:把衣服扣上;把皮带扣上

    名词

    (1) 结

    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系一个扣

    (3) 带扣 。如:鞋扣

    (4) 钮扣 。如:衣扣

    (5) 通“筘”。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如: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

    量词

    (1)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如:拧了三扣

    英文翻译

    knock, strike, rap, tap; button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gep7 kep7 kem2 gem1 gem3 [宝安腔] kiu5 [客英字典] keu5 [台湾四县腔] kieu5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陆丰腔] keu5 [东莞腔] keu5 [沙头角腔] kieu5 [海陆丰腔] kieu5
    ◎ 潮州话:k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后上聲開口一等kʰəukhux/q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