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课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交纳赋税。
《魏书·刁雍传》:“念彼农夫,虽復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飢俭。”
引证解释
⒈ 指交纳赋税。
引《魏书·刁雍传》:“念彼农夫,虽復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飢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儿,育省声。育子长大成人。本义:长,高)
(2) 同本义
充,长也,高也。——《说文》
宗人视牲告充。——《仪礼·特牲礼》
(3) 满
充,塞也。——《小尔雅》
充,满也。——《广雅》
冠盗充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言充其阳也。——《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颜色充盈。——《荀子·子道》
(4) 又如:充多(众多);充车(满车;喻数量众多);充房(满屋);充堂(满堂)
(5) 足;实;富厚 。如:充壮(健壮;充沛);充强(充实健壮)
(6) 肥胖 。如:充肥(肥胖,壮实);充腴(肥胖;丰满);充泽(丰润)
动词
(1) 装满;塞满
以充府库。——《周礼·大府》
近之则钟音充。——《淮南子·说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司马光《训俭示康》
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战国策·齐策》
(2) 又如:充虚(填满肚子);充肠(充肚。填饱肚子);充庭(古代的一种朝仪。每大朝会,陈皇帝车马仪仗于殿庭)
(3) 假冒 。如:充行家;打肿脸充胖子;滥竽充数;充好汉
(4) 扩充,扩大;尽量展开 。如:充广(扩充);充扩(扩充,开拓)
(5) 凑数;补充 。如:充赋(凑数);充事(凑合使用)
(6) 备;供应 。如:充庖(供给膳食);充寒(备寒);充给(供给)
(7) 任职,充任;充当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聊斋志异·促织》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8) 又如:充吏(在衙门内供职);充任(担当某职务);充位(克位。徒居其位,无所建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ung1 [东莞腔] cung1 [梅县腔] chung1 [台湾四县腔] cung1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宝安腔] cung1 [客英字典] chung1 [海陆丰腔] ch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充 | 昌終 | 昌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tɕʰĭuŋ | chjung/tcung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