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启行

yuán róng qǐ xíng [yuan rong qi xing]
繁体 元戎啟行
注音 ㄩㄢˊ ㄖㄨㄥˊ ㄑ一ˇ ㄒ一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指大军出发。 2.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成语用法

元戎启行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谓大军出发。

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唐柳宗元《剑门铭》:“鼖鼓一振,元戎启行,取其渠魁,以为大戮。”

元戎启行的网络释义

元戎启行

  • 谓大军出发
  • 汉字详情

    yuán [yua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U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2)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 敬玄失律, 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3) 又如:元首(头)

    (4) 天

    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淮南子·原道》。注:“天也。”

    (5) 又如:元机(天机,指神秘的天意);元神(天帝,天神);元父(天帝);元命(天命);元天(苍天)

    (6) 君

    元首起哉。——《书·益稷》。传:“元首,君也。”

    元,君也。——《广雅》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宋· 文天祥《得儿女消息》

    (7) 又如:元、恺辅舜(传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叫“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叫“八恺”。八元八恺辅佐虞舜,把政事治理得很好);元龙(皇帝);元明(佛教指清净光明);元后(天子;帝王的嫡妻)

    (8) 开始;起端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9) 又如:元始天尊(道教所尊的最高天神。据说他生于太元之先。故名);元初(起初);元由(原由。事情的起始和原因);元因(原因)

    (10) 根源;根本 。如:元本(根本);元序(最根本的秩序,指礼仪);元极(万物之本原)

    (11) 指元气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指人的精神,精气;中医名词,指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如:元炁(元气);元阳(男子的精气)

    (12) 道家所谓的道

    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元则舍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子华子·大道》

    (13) 又如:元神(佛道经过修炼的灵魂。成仙得道的人,其元神可以离开肉体自由来往);元君(道教对女子成仙者的尊称);元龙(元阳,道教指“得道”)

    (14) 指帝王年号

    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史记》

    (15) 朝代名 。1206 年,成吉思汗建蒙古汗国。1271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建都大都(今北京)。1368 年,朱元璋军攻占大都,元亡。自定国号起,元凡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至正间。——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6) 又

    元政紊弛。

    (17) 又如:元人百种(书名。即元曲选)

    (18) 数学名词 。数字和若干字母的有限次乘法运算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称元。如:一元二次方程

    (19) 民众,百姓 。如:黎元;元元;元元之民(众百姓)

    (20) 在各国多种硬币中,仿古德国银质硬币塔勒的任何一种硬币 。如:金元

    (21)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形容词

    (1) 第一,居首位的

    二世元年七月。——《史记·陈涉世家》

    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阳嘉元年。——《后汉书·张衡传》

    隆庆元年。——《明史》

    (2) 又如:元题(第一道题);元辰(元旦;吉日);元首(迷信占卜名称之一,六壬课中的第一课,是大吉大利,如愿的课);元妃(国君或诸侯的嫡妻);元子(天子和诸侯的嫡长子);元女(长女)

    (3) 大

    夫基事之元命,必与天下自新。颜师古注:“元,大也。”——《汉书》

    (4) 又如:元功巨勋(巨大的功勋);元庸(巨大的功劳);元勋(大功勋)

    (5) 善;吉 。如:元夫(善士);元元之民(善良的百姓);元正(善良正直)

    (6) 本来;向来;原来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 ·垂政》

    必先原元而本本。——《潜夫论·本训》

    (7) 又如:元物(原物);元金(金属);元丝课(一种标准银锭);元名(原名);元身(原身);元心(本心,本意)

    (8) 黑色。清朝避康熙(玄烨)皇帝的讳。改“玄”为“元”

    自此而元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

    至曾元时。

    (10) 又如:元黄(黑色与黄色。引申为吏治);元色(黑色);元玉(玄玉。黑色的玉);元狐(玄狐)

    英文翻译

    first; dollar; origin;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ien2 jen2 [台湾四县腔] ngien2 [梅县腔] ngian2 [海陆丰腔] ngie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2 yan2 [宝安腔] ngien2 | jen2 [客英字典] ngi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gnian3
    ◎ 潮州话:nguang5 (ngûang) 「潮州」nguêng5 (ngûeng 旧时:ngû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愚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ngvan
    róng [ro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AD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J
    四角: 53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为古代五戎)

    (2) 同本义

    戎,兵也。——《说文》

    以习五戎。——《礼记·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王制》。注:“军器也。”

    伏戎于莽。——《易·同人》

    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3) 又如:戎仗(兵器,军械);戎器(兵器);戎储(兵器储备);戎钺(泛指兵器。钺,古兵器名);戎具(兵器)

    (4) 兵车

    元戎十乘。——《诗·小雅·六月》。传:夏曰钩车,殷曰寅车,周曰元戎。

    梁弘御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元戎(大战车);戎御(兵车的驾御者);戎轸(兵车);戎轩(兵车);戎路(古代帝王军中所乘的车)

    (6) 军队

    戎右少师。——《左传·桓公七年》。注;“军右也。”

    以脩我戎。——《诗·大雅·常武》

    (7) 又如:投笔从戎;戎士(将士;兵士);戎级(军职);戎帅(军队的统帅);戎重(军事重任);戎威(军威);戎柄(军权);戎门(军门);戎政(军政);戎戍(行伍,军队);戎略(军事谋略);戎寄(军事任务);戎兵(军服和兵器)

    (8) 战争。敌对双方的军事行动

    戎成不退。——《诗·小雅·雨无止》

    (9) 又如:戎舰(战船);戎烬(遭受战火的破坏);戎缮(备战与修缮宫室之事);戎场(战场);戎戒(战备);戎捷(战利品)

    (10) 戎羌,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11) 又如:戎狄(西戎和北狄);戎羌(借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戎荒,戎落(戎族聚居地);戎骑(戎族的军队);戎羯(戎和羯);戎虏(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名族的蔑称)

    (12) 兵士

    必有女戎。——《国语·晋语》

    (13) 又如:戎卫(禁卫之兵);戎符(兵符。引申指兵权);戎经(兵书);戎卒(兵士);戎章(兵法,兵书);戎号(武官品级);戎禁(禁卫)

    (14) 敌寇

    戎者,兵也。…引申之,凡持兵器以侵盗者亦谓之戎。——王国维《观堂集林》

    (15) 古国名 。故地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南

    公会戎于 潜。——《春秋》

    (16) 姓

    动词

    (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

    (3) 拔除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为“从”。相助

    形容词

    (1) 假借为“崇”。大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代词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英文翻译

    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1 [东莞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海陆丰腔] rung1 [客英字典] jung1 [台湾四县腔] jung1 [宝安腔] jung2
    ◎ 潮州话:rong5(jông) [揭阳、潮阳]riong5(ji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融東三平聲開口三等njung/rungnʑĭuŋ
    [qi]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YN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SR
    四角: 3026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户,从口。甲骨文字形,左边是手(又),右边是户(单扇门);用手开门,即开启的意思。后繁化加“口”,或省去手(又)而成“启”。金文又加“攴”( )成“啓”。现简化为“启”。本义:开,打开)

    (2) 同本义

    启,开也。——《说文》

    (3) 经传皆作“啟”

    公将啟之。——《左传·隐公元年》

    疆埸无主,则啟戒心。——《国语·晋语一》

    凡啟塞从时。——《左传·僖公二十年》。注:“门户道桥谓之啟。”

    啟户。——《仪礼·士虞礼》

    门启而入。——《左传》

    启窗而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不能启口。——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启沃(开诚忠告。旧时指用治国之道开导帝王);启扉(开门);启请(开口询问;请教);启户(开门)

    (5) 启发;教育

    啟,教也。从攴,启声。——《说文》

    不愤不啟。——《论语》

    皆啟以商政。——《左传·定公四年》

    啟古献公。——《礼记·祭统》

    佑啟我后人。——《孟子》

    (6) 又如:启诲(开导教诲);启导(开导;启发指导);启机(开启机兆)

    (7) 出发;起程

    正月啟蛰。——《仪礼·夏小正》。传:“言始发蛰也。”

    首啟戎行。——《三国志·武帝纪》

    (8) 又如:启行(启程,动身上路);启轮(轮船起航);启锚(谓开船)

    (9) 开拓;开创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韩非子·有度》

    启陨箨以艺粟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10) 又如:启土(开拓疆域);启设(创设);启业(开创基业)

    (11) 启奏;禀告

    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又

    伏惟启阿母。

    某启。——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3) 又如:启帖(叙述情况的帖子);启白(禀告);启问(陈述;禀告)

    (14) 烦请;启请 。如:启动(套话。劳驾);启烦(套话。麻烦;多劳)

    (15) 通“跽”。跪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诗·小雅·采薇》

    (16) 通“晵”。省视,察看

    启予足!启予手!——《论语·泰伯》

    名词

    (1) 书信

    方欲奉启告别,遽辱惠问。——苏轼《与王敏仲八首》

    (2) 官方文件

    官信曰启。——服虔《通俗文》

    (3) 中国古代指立春、立夏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

    英文翻译

    open; begin, commence; explain

    方言集汇

    ◎ 粤语:kai2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康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kʰieikhex/qej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