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集

yǔn jí [ yun ji]
注音 ㄩㄣˇ ㄐ一ˊ

词语释义

聚集;会合。

词语解释

  1. 聚集;会合。

    《后汉书·孝顺帝纪赞》:“ 孝顺 初立,时髦允集。”髦,俊。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三王从风,五侯允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写实追虚,碑誄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

引证解释

⒈ 聚集;会合。

《后汉书·孝顺帝纪赞》:“孝顺初立,时髦允集。”
髦,俊。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三王从风,五侯允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写实追虚,碑誄以立,铭德慕行,文采允集。”

允集的网络释义

允集

  • 允集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ǔn jí,解释为聚集,会合。
  • 汉字详情

    yǔn [yun]
    部首: 209
    笔画: 4
    五笔: C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HU
    四角: 23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2) 同本义

    允,信也。——《说文》

    允,信也;允,诚也。——《尔雅》

    众允。——《易·晋》

    允恭克让。——《书·尧典》

    允也天子。——《诗·商颂·长发》

    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方言》

    (3) 又如:允元(信任仁厚之人);允直(诚实正真);允忠(忠信)

    (4) 公平

    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后汉书》

    (5) 又如:允正(允当平正);允切(切当);允衷(恰 当);允情(合乎情理);允帖(妥贴,妥当)

    动词

    (1) 答应,许可

    慰留不允。——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允帖(旧时男家向女家求婚,女家表示同意的帖子);允从(允诺,依从)

    (3) 符合 。如:允合(符合);允符(符合);允值(相符,相当)

    (4) 使人信服;受人敬重

    你吃我这杯酒,应允我的话,我才起来。——《儒林外史》

    (5) 又如:允孚(得人心,使人信服);允赖(信赖,依靠)

    (6) 用,使用

    允厘百工。——《书·尧典》

    副词

    (1) 确实,果真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允袭(确实相合);允臧(确实好;完善);允迪(认真履践或遵循)

    英文翻译

    to grant, to allow, to con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wan5
    ◎ 客家话:[梅县腔] jun1 jun3 [陆丰腔] ju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n1 yun1 [东莞腔] jiun1 [客英字典] jun3 [宝安腔] jun1 [沙头角腔] jun1 [海陆丰腔] run1 [台湾四县腔] j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余準上聲合口三等jĭuĕnjynx/jviin
    [ji]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WY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2)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3)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4)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集于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面集。——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集凑(收集拼凑);集叠(收取,打叠);集贤院(唐文学三馆之一。掌秘书图籍等事);集缀(聚集联缀,编辑)

    (6) 依就

    有命既集。——《诗·大雅·大明》

    (7) 又如:集服(顺从,服从);集附(归心,顺服)

    (8) 至;遭受

    不其集亡。——《国语·晋语》。注:“至也。”

    (9) 又如:集蓼(遭遇苦难);集枯(遭到冷遇)

    (10) 成功

    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成公二年》

    (11) 又如:集事(成事;成功)

    (12) 召集

    莫不毕集。——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集诸将而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集谢庄少年。——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3) 通“辑”

    (14) 和协,安抚

    问所以安集百姓。——《史记·曹相国世家》

    而吏安集之不称之效也。——《汉书·匡衡传》

    安集洛阳。——《后汉书·杜诗传》

    安集吏民,顺俗而教。——《吴子·图国》

    (15) 安定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史记·秦始皇本纪》

    几可以解释安集。——《汉书·王莽传下》

    存抚天下,安集中国。——《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名词

    (1) 集子,诗文的汇集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曹丕《与吴质书》

    (2) 又如:文集;诗集;地图集;画集

    (3) 集市 。如:集场(集市);集期(集日)

    (4) 集镇,市镇

    那山里关帝庙有两处,集东一个,集西一个。——《老残游记》

    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有个幺村,叫做 薛家集,这集上有百十来人家,都是务农为业。——《儒林外史》

    (5) 书、影片的一部分 。如:这些文章分三集出版;这部影片分上、下两集;十集电视连续剧

    (6) 由某些规定的或满足一定条件的事物(称为元素)组成的总体 。如:空集

    (7) 集部,中国图书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把诗文等作品列为集部

    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新唐书》

    (8) 中国古州名 。北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巴州置。取东北集川水为名,寄治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

    (9) 姓

    英文翻译

    assemble,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p8 cip8 [客英字典] sip8 cip8 zip8 [沙头角腔] cip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p8 [东莞腔] cip8 [客语拼音字汇] xib6 [梅县腔] sip8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秦入緝A入聲開口三等侵Azip/d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