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郎

ér láng [ er lang]
繁体 兒郎
注音 ㄦˊ ㄌㄤˊ

词语释义

儿郎 érláng

(1) 青年,小伙子

youth

(2) 儿子

卖儿郎
son

(3) 对士兵的称呼

soldier

词语解释

  1. 青年,小伙子。

    南朝 陈 徐陵 《乌栖曲》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宋 范成大 《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 清 吴伟业 《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

  2. 对士兵的称呼。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 宋 陆游 《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 欧阳予倩 《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

  3. 儿子。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民歌·卖儿郎》:“卖儿郎,卖儿郎,儿郎饥饿背后嚷,爹娘泪水肚里藏。”

引证解释

⒈ 青年,小伙子。

南朝陈徐陵《乌栖曲》之一:“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宋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之四:“行人莫笑女麤丑,儿郎自与买银釵。”
清吴伟业《戏赠》诗之五:“玉釵仍整未销黄,笑看儿郎语太狂。”

⒉ 对士兵的称呼。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忝与儿郎为主,不能守城池,忍遣儿郎颈犯白刃,吾不为也。”
宋陆游《凉州行》:“勑中墨色如未乾,君王心念儿郎寒。”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管杀的他众儿郎不能相借。”
欧阳予倩《木兰从军》第八场:“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

⒊ 儿子。

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中国歌谣资料·河南民歌·卖儿郎》:“卖儿郎,卖儿郎,儿郎饥饿背后嚷,爹娘泪水肚里藏。”

儿郎的国语词典

儿子。

儿郎的网络释义

儿郎

  • 《儿郎》,
  • 男儿、男子等意思,旧时也称士兵或喽罗。
  • 儿郎造句

    若论短兵相接,我汉家儿郎确实强于胡人,冲杀出去也未为不可。
    往日历历在望,江湖徜徉志气更胜儿郎,深夜独自吟唱,幽思冥想也会迷茫。墨明棋妙。
    谈笑看着几人杀人般的眼神,依旧谈笑自若,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天鹅昂首鸟已飞,工厂萝卜都装满,天上长角真奇怪,儿郎吓得两滴泪,人小爱美戴草帽,二人难逃长角命,儿郎吓得两滴汗,淮河水干言对策。。
    与其平时吊儿郎当,一幅纨绔的模样形成对比,现在异常凌厉,火焰在墨雨身上游走,气贯长虹,大战乌光人影。
    元母在感叹儿子的软弱时,丝毫没意识到自己也是个女王,高压之下唯唯诺诺地成长的半熟儿郎,只有沦为情奴的份。
    廖新全知道娱乐城的胡子工程和艺术团是姑娘老头娃娃兵,但他更知道平时吊儿郎当,此时不能擅自作主改变去向。
    哈哈哈,少年儿郎,能有如此志气凌云的傲骨,当得起好男儿之身!不知道小友家中还有何人?
    一群热血的好儿郎在主帅的带领下想要恢复中原、勒石燕然。
    枪啊枪,从今天起它就是娘,军装啊军装,从今天起他就是爹,出门带上爹和娘,护国为家好儿郎,参军供着爹和娘,军中树立好榜样,愿你军中出英姿,好运转开来。
    他却吊儿郎当的垮着肩膀在我面前走来走去,脚下的木屐一样的呱嗒板发出“踢嗒”声……他也不时的拿眼角瞟我一眼……
    龙年得子好福气,朋友祝福有新意。但愿龙子成栋梁,龙腾九霄把名扬;报效祖国孝父母,廉洁刚正好儿郎。夫妻教子多努力,待到来日享洪福!
    一声枪响唤起一颗英雄胆,一面红旗引导一个强国梦。一个军礼凝聚一片赤子心,一曲颂歌献给一群好儿郎。敬爱的兵哥哥,祝你八一建军节幸福快乐。
    除此,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
    热血儿郎,紧握钢枪,巡逻边防,无惧风霜。青春年华,战旗飞扬,海陆空天,护佑安康。八一祝福,豪情翱翔,钢铁长城,永创辉煌!
    六月骄阳明艳艳,捷报如雨润心田。汩汩流淌成心河,冲刷焦躁享快乐。金榜题名好儿郎,再入学府才干长。志向高远心飞扬,锦绣前途放光芒。
    本是情深儿郎,却落背叛凄惶,裂心撕肺,化身魔王。
    这其中定然有隐情,杨八斗虽然平时吊儿郎当,没个正形,可也不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蠢蛋呆瓜。
    旌飘旄舞盔甲亮,舳舻相继戈如墙;江海愿作青史册,记取华夏好儿郎。
    而一边祖龙,看到自己亿万儿郎的尸体遍布大地,而且如今是死伤十之有九,只剩下几十万的老弱残兵。

    汉字详情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láng,làng [lang]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YVC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INL
    四角: 3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2) 古地名。春秋鲁邑

    郎,鲁邑也。——《说文》。按, 鲁有二 郎。

    (3)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是费伯的食邑

    费伯帅师城 郎。——《左传·隐公元年》

    (4) 在今山东省曲阜县附近

    夏,城郎。——《左传·隐公九年》

    (5) 郎,古廊字。原指宫殿廷廊,置侍卫人员所在。官名

    郎官,谓三中郎将下之属官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6) 战国始置。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如:郎官(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郎中(郎官。汉代称中郎、侍郎、郎中为郎官,掌星宿之职);郎将(官名);郎署(宿卫官的官署)

    (7) 旧时妇女对丈夫或情人的昵称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8) 又如:郎伯(妇人称丈夫为郎、伯,并称郎伯)

    (9) 女婿,女儿的丈夫 。如:我哥哥有两个郎;郎婿(女婿)

    (10) 称别人的儿子 。如:令郎;大郎、二郎、三郎;郎子(对他人之子的爱称)

    (11) 汉魏以后少年的美称

    瑜时年二十四, 吴中皆呼为 周郎。——《三国志》

    (12) 旧时对从事某种职业者的称呼 。如:货郎;牛郎;卖油郎;郎不郎,秀不秀(形容不伦不类)

    (13) 旧时对一般男子的尊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世说新语·雅量》

    (14) 又如:伴郎;郎不郎,秀不秀(指不成材);郎子(对英俊少年的爱称);郎秀(明初乡里间称呼男子因出身而异,大家豪族称秀;平凡家庭称郎)

    (15) 仆人称主人为郎

    为两郎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16) 又

    孰若为一郎僮。

    正副郎好事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17) 又如:郎主(门生家奴称其主;对外族首领的称呼)

    (18) 通“廊”。室外有顶的过道

    今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高也。——《汉书·东方朔传》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汉书·董仲舒传》

    (19) 通“廊”。朝廷

    茤荛之言,可择郎庙。——三国· 魏· 钟繇《宣示帖》

    英文翻译

    gentleman, young man; husband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long3 [宝安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东莞腔] long3 [客语拼音字汇]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anglɑŋ

    儿郎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