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偏僻狭隘。
明 李东阳 《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攻 嵇山门 ,门故僻隘,城又倾頽。”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始知中岛物产较多,南岛贫瘠僻隘,不能自立。”
引证解释
⒈ 偏僻狭隘。
引明李东阳《重修宿松县庙学记》:“学旧在县治东南百武许,僻隘圮剥,为流潦所坏。”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攻嵇山门,门故僻隘,城又倾頽。”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始知中岛物产较多,南岛贫瘠僻隘,不能自立。”
僻隘的网络释义
僻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说文》
形容词
(1)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涉江》
而荆僻也。——《吕氏春秋·慎行》
浔阳地僻无音乐。——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僻路(偏僻的小路);僻壤(偏僻的地方);僻小(偏僻狭小);僻穴(偏僻的洞穴);僻陋(偏僻简陋);僻巷(偏僻小巷);僻净(偏僻清静)
(3) 邪僻
民之多僻。——《诗·大雅·板》
(4) 又如:僻王(邪僻不正的国君);僻邪(邪恶);僻事(邪僻之事);僻淫(邪避淫佚);僻乱(邪僻反常,不合正道);僻诡(邪避诡诈);僻错(邪僻乖张)
(5) 偏执 。如:僻违(乖张,违背常理);僻介(偏执耿直);僻固(偏执,固执);僻陋(性情偏执,见识浅陋);僻鄙(偏执鄙陋);僻愚(僻陋暗昧);僻数(僻陋的技巧);僻滞(偏执拘泥)
(6) 冷僻 。如:僻书(冷僻的书籍,极罕见的书籍);僻涩(冷僻晦涩);僻缓(冷僻而非必需);僻隐(冷僻幽隐而不易见);僻事(不是平常习见的典故);僻字
(7) 怪僻 。如:僻语(怪僻的语言);僻放(怪僻放恣); 僻戾(怪僻暴戾); 僻恣(怪僻而纵恣); 僻谬(乖僻荒谬, 违背正理); 僻违(乖僻不合)
(8) 歪;斜 。如:僻然(倾侧的样子);僻侧(倾斜)
名词
通“嬖”。受宠爱的人
便僻好色。——《韩非子·八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宝安腔] pit7 [海陆丰腔] pit7
◎ 潮州话:p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僻 | 芳辟 | 滂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pʰĭɛk | phjek/phie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籀文从阜,益声。阜,土山,从“阜”的字多与地势有关。本义:狭窄;狭小)
(2) 同本义
隘,陋也。——《说文》
君子以为隘矣。——《礼记·礼器》。注:“狭陋也。”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古诗十九首》
诞置之隘巷,牛间腓字之。——《诗·大雅·生民》
(3) 引申为心胸狭窄
伯夷隘, 柳下惠不恭。——《孟子·公孙丑上》
或言其太隘。——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
(5) 又如:狭隘(宽度小; 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不宏大)
名词
(1) 险要的通道,通常处在陡峭山谷的两个山峰之间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左思《蜀都赋》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要隘(险要的关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i5 rit7 [宝安腔] ai5 [东莞腔] ai3 [客英字典] ai5 [梅县腔] ai5 [台湾四县腔] ai5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ai4
◎ 潮州话:ai2(ái) êh4(e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隘 | 烏懈 | 影 | 佳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佳 | 蟹 | qreh/aeh | ʔ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