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缓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冷僻而非急需。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华嶠 《汉书》軼矣。然 隋 得一十七卷存焉, 唐 得三十一卷存焉,即残闕僻缓之书,弗忍弃也。”
引证解释
⒈ 冷僻而非急需。
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华嶠《汉书》軼矣。然隋得一十七卷存焉, 唐得三十一卷存焉,即残闕僻缓之书,弗忍弃也。”
僻缓的网络释义
僻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人,辟声。本义:退避;回避) 同本义
僻,辟也。…《诗》曰:“宛如左僻。”——《说文》
形容词
(1) 偏僻;偏远;很少有人去的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涉江》
而荆僻也。——《吕氏春秋·慎行》
浔阳地僻无音乐。——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僻路(偏僻的小路);僻壤(偏僻的地方);僻小(偏僻狭小);僻穴(偏僻的洞穴);僻陋(偏僻简陋);僻巷(偏僻小巷);僻净(偏僻清静)
(3) 邪僻
民之多僻。——《诗·大雅·板》
(4) 又如:僻王(邪僻不正的国君);僻邪(邪恶);僻事(邪僻之事);僻淫(邪避淫佚);僻乱(邪僻反常,不合正道);僻诡(邪避诡诈);僻错(邪僻乖张)
(5) 偏执 。如:僻违(乖张,违背常理);僻介(偏执耿直);僻固(偏执,固执);僻陋(性情偏执,见识浅陋);僻鄙(偏执鄙陋);僻愚(僻陋暗昧);僻数(僻陋的技巧);僻滞(偏执拘泥)
(6) 冷僻 。如:僻书(冷僻的书籍,极罕见的书籍);僻涩(冷僻晦涩);僻缓(冷僻而非必需);僻隐(冷僻幽隐而不易见);僻事(不是平常习见的典故);僻字
(7) 怪僻 。如:僻语(怪僻的语言);僻放(怪僻放恣); 僻戾(怪僻暴戾); 僻恣(怪僻而纵恣); 僻谬(乖僻荒谬, 违背正理); 僻违(乖僻不合)
(8) 歪;斜 。如:僻然(倾侧的样子);僻侧(倾斜)
名词
通“嬖”。受宠爱的人
便僻好色。——《韩非子·八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宝安腔] pit7 [海陆丰腔] pit7
◎ 潮州话:p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僻 | 芳辟 | 滂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pʰĭɛk | phjek/phiek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爰( )声。本义:宽松;宽大)(2) 同本义 。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 。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 。如:缓坡
(7) 软弱;柔弱 。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动词
(1)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 。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 。如:缓气;缓醒
(5) 怠慢 。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 。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