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佐

liáo zuǒ [ liao zuo]
注音 ㄌ一ㄠˊ ㄗㄨㄛˇ

词语释义

僚佐 liáozuǒ

(1) 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

assistants in a government office

词语解释

  1. 属官;属吏。

    《晋书·周访传》:“ 访 谓其僚佐曰:‘昔 城濮 之役, 晋文 以 得臣 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 曾 ,祸难未已。’”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碑碣》:“ 隋文帝 子 齐王 攸 薨,僚佐请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若不能,徒为后人作镇石耳。’诚哉,是言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东牟擥秀亭记》:“﹝ 完颜公 ﹞同僚佐登擥其上,见夫烟栖雨宿,云出月来。” 明 许时泉 《龙山宴》:“俺大元帅今日置酒 龙山 ,召僚佐续登高会,不免传示诸参佐,各具戎服,先期早待。”

引证解释

⒈ 属官;属吏。

《晋书·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 晋文以得臣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曾,祸难未已。’”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隋文帝子齐王攸薨,僚佐请立碑。帝曰:‘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若不能,徒为后人作镇石耳。’诚哉,是言也!”
元刘壎《隐居通议·东牟擥秀亭记》:“﹝完颜公﹞同僚佐登擥其上,见夫烟栖雨宿,云出月来。”
明许时泉《龙山宴》:“俺大元帅今日置酒龙山,召僚佐续登高会,不免传示诸参佐,各具戎服,先期早待。”

僚佐的国语词典

助理事务的部属。《晋书.卷五八.周访传》:「访谓其僚佐曰:『昔城濮之役,晋文以得臣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曾,祸难未已。』」也作「寮佐」。

僚佐的网络释义

僚佐

  • 僚佐,汉语词汇。
  • 拼音:liáo zuǒ
  • 释义:指属官;属吏。
  • 语出《晋书·周访传》:“ 访谓其僚佐曰:‘昔 城濮之役, 晋文以得臣不死而有忧色;今不斩曾 ,祸难未已。’”
  • 僚佐造句

    判官不是正式的官职,是类似于僚佐的职务,也就是现在的秘书。
    “南人”即从南阳、颍川追随光武进入河北,充当其大司马、破虏大将军府早期僚佐的人物。
    后来,其父任泰州判官,依然非正官而为僚佐。
    例如,汉末的刺史和唐末的节度使等均集军民两政大权于一身,对直属僚佐均有自行辟除的大权。
    隋代罢九品官人法,同时废置州郡长官辟除僚佐的旧制,“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咸归“吏部所掌”。
    盖公去后数月,项城每与僚佐忆之,犹为耿耿也。
    可以理解成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即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有着的不同作用。
    其夜,呼僚佐文武樗蒲,谓众曰“卿诸人欲令我作何计?”莫敢先答。
    知事及其僚佐要发财,全靠经手钱粮捐派,办兵差和在民刑诉讼上颠倒敲诈这几件事,尤以后一件为经常可靠的财源。
    于是牢之大集僚佐,议据江北以讨玄。
    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
    魏兵未渡淮,己亥,裴叔业病卒,僚佐多欲推司马李元护监州,一二日谋不定。
    从这十一首诗歌看,李白是同情永王璘的,因此愿为其僚佐,以期日后能消灭安禄山。
    于是知事及其僚佐们的荷包,只好空着。
    北魏末年和北齐时期,州郡僚佐大多由吏部铨授,但州郡长官自署僚佐的制度并未废除。
    唐朝的判官不是正式的官职,而是类似于僚佐的职务,总体来说地位较低。
    刺史僚佐,州吏则自署,府官则命于朝廷。

    汉字详情

    liáo [liao]
    部首: 221
    笔画: 14
    五笔: WDU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KCF
    四角: 2429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尞( liáo)声。本义:官,官职)

    (2) 同本义

    百僚师师。——《书·皋陶谟》

    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

    (3) 又如:僚吏(僚属。属官部下);僚佐(僚属,部下);僚侍(侍臣);僚故(故吏);僚品(众官);僚俊(才能杰出的属官)

    (4) 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

    隶臣僚,僚臣仆。——《左传·昭公七年》

    (5) 又如:僚朴(同主之仆);僚隶(僚与隶,皆为服苦役的罪人)

    (6) 一起作官的人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

    显誉成于僚友。——《后汉书·郑玄传》

    (7) 又如:同僚(同在一个单位任职的官吏);僚列(同僚);僚寀(同僚,百官);僚谊(官吏之间的情、友谊)

    (8) ( liǎo) 美好

    僚,好貌。——《说文》。段注:“《诗·陈风》:皎人僚兮。传曰:‘好貌。’此僚之本义也。自借为同寮字而本义废矣。”

    形容词

    通“嫽”。美好,敏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陈风·月出》

    英文翻译

    companion, colleague; officials; bureaucracy; a pretty fa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au2 [梅县腔] liau2 [陆丰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2 [宝安腔] l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eulieu
    zuǒ [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D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M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名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形容词

    副,第二位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英文翻译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3 [海陆丰腔] zo3 [宝安腔] zo3 [梅县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客英字典] zo3 [东莞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tsó) zo6(ts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箇去聲開口一等cah/zahts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