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租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宋 苏轼 《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 范成大 《劳畲耕》诗:“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引证解释
⒈ 指农民被逼租时受到拷打,身上留下的伤瘢。
引宋苏轼《五禽言》诗之二:“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宋范成大《劳畲耕》诗:“两钟致一斛,未免催租瘢。”
催租瘢的网络释义
催租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交徧催我。——《诗·邶风·室人》
鸿仪催零金。——《侯成碑》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2) 又如:催比(催征);催并(催促;催逼);催迸(同“催并”);催科(催租;亦指催缴钱粮的小吏);催命鬼(催人早死的鬼使);催索(催讨,催着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cui1 [梅县腔] cui1 [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ui1 [客语拼音字汇] cui1 [海陆丰腔] cui1 [东莞腔] cui1 [沙头角腔] cui1 [台湾四县腔] c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崔 | 倉回 | 清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chuai/cuoi | tsʰuɒ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禾,且(
)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2) 同本义
租,田赋也。——《说文》
租,税也。——《广雅》
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急就篇》
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管子·国蓄》
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文帝纪》
县官急索租。——唐· 杜甫《兵车行》
当其租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租更(指田赋和践更的钱);租委(输纳的田赋);租刍(田赋);租输(上缴的田赋);租限(旧时地主规定佃户交租的期限)
(4) 赋税
关市之租,府库之征,粟什一。——《管子》
李牧为 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响士。——《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春秋》
(5) 又如:租入(缴纳的赋税);租民(纳税的人);租车(输纳租赋的车辆);租责(所欠赋税)
动词
(1) 租赁;租用
租户于主有连姻。——《宋史·刘宰传》
(2) 又如:租头(租金,租钱);租摺(租约);租费(又叫“租金”,“租银”)租种(承租他人的土地来耕种)
(3) 征收租税
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辽史·食货志》
(4) 积聚
予所蓄租,予口卒暗。——《诗·豳风·鸱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u1 [东莞腔] zu1 [陆丰腔] zih1 [梅县腔] zii1 zhu1 [沙头角腔] zu1 [宝安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租 | 則吾 | 精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tsu | co/z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
瘢,痍也。从疒,般声。——《说文》
瘢,痕也。——《苍颉篇》
视其面,果有瘢。——《汉书·朱博传》
(2) 又如:瘢疣(瘢痕和赘疣);瘢夷(创伤)
(3) 皮肤上的斑点
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红楼梦》
(4) 又如:瘢迹(瘢痕;痕迹)
(5) 比喻缺点或过失 。如:瘢疵;瘢痍(比喻过失,缺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pan2 [客英字典]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pan2 [宝安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槃 | 薄官 | 並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buan | bʰ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