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或

tǎng huò [ tang huo]
繁体 儻或
注音 ㄊㄤˇ ㄏㄨㄛˋ

词语释义

或许;恐怕。

假若。

词语解释

  1. 或许;恐怕。

    《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2. 假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 鶯鶯 ,怎的备?” 元 李景贤 《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 陈 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引证解释

⒈ 或许;恐怕。

《后汉书·李固传》:“臣所以敢陈愚瞽,冒昧自闻者,儻或皇天欲令微臣觉悟陛下。”

⒉ 假若。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乱军贼党,儻或掳了鶯鶯,怎的备?”
元李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陈云﹞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儻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儻或为利营私,徇情欺主,明正国法,幽服冥诛。”

傥或的网络释义

傥或

  • 傥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ǎng huò,译为或许、恐怕。出自于《后汉书·李固传》。
  • 汉字详情

    tǎng [tang]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IPQ
    五行:
    吉凶:
    仓颉: OFBU
    四角: 29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 同本义

    赞陈汤傥荡。——《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

    貌若傥荡不备。——《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倜傥(洒脱;不拘束)

    (4) 怅然自失,恍惚

    文候傥然,终日不言。——《庄子·田子方》

    (5) 又如:傥然(失志的样子);傥莽(怅然自失)

    (6) 正直 。如:傥言(正直的言论);傥论(堂皇正大的言论)

    (7) 广大 。如:傥漭(广阔无边);傥阆(广大宽敞);倘莽(旷远);傥朗(晦暗不明的样子)

    (8) 安闲自得 。如:傥佯(安闲自得地行走);傥傥(舒闲自适地)

    连词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伯夷传》

    (2) 又如:傥若;傥使

    副词

    偶然,意外地

    况荣宠贵盛,傥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欧阳修《新唐书》。又如:傥来(意外得来);傥然(偶然;侥幸)

    英文翻译

    if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2

    宋本广韵

    huò [huo]
    部首: 412
    笔画: 8
    五笔: AKG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M
    四角: 53100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囗(象城形),从戈(以戈守之)。表示以戈卫国。本义:国家。用本义时读 )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或,有也。——《小尔雅·广言》

    或跃在渊。——《易·乾》

    殷其弗或乱正四方。——《书·微子》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庶或饷之。——《礼记·祭义》

    或赐二小人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或说处杀虎斩蛟。——《世说新语·自新》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或坐或俯。

    或笑或哭。

    或饮或博。

    (2) 又如:或人(某人。不称名而暗指的人。有些人);或时(有时);或一,或种(某种);或日(某日,有一天)

    连词

    (1) 用作虚词 (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如:或若(假使,倘或)

    副词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或长烟一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动词

    (1) 通“惑”。迷惑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 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英文翻译

    or, either, else; perhaps, may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ak6
    ◎ 客家话:[梅县腔] fet8 [沙头角腔] fiet8 [客英字典] fet8 [海陆丰腔] fet8 [客语拼音字汇] fed6 [陆丰腔] fet8 [台湾四县腔] fet8 [东莞腔] fet8 [宝安腔] fet8
    ◎ 潮州话:hog8(hôk) [揭阳、潮阳]huêg8(huê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國德合入聲合口一等ghuok/huokɣu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