偻翣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棺盖边的饰物。
《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云,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飭之。”《礼记·檀弓下》作“蔞翣”。《周礼·春官·巾车》“小丧,共匶路,与其饰” 唐 贾公彦 疏作“柳翣”。
引证解释
⒈ 棺盖边的饰物。《礼记·檀弓下》作“蔞翣”。 《周礼·春官·巾车》“小丧,共匶路,与其饰” 唐贾公彦疏作“柳翣”。
引《吕氏春秋·节丧》:“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羽旄旌旗如云,僂翣以督之,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飭之。”
偻翣的网络释义
偻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óu
(2) ——见“佝偻”(
)(3) 另见
lǚ
动词
(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2) 同本义
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
偻者不袒。——《礼记·问丧》
见疴偻者。——《庄子·达生》
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
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
偻巫跛觋。——《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
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
(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弯曲
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
名词
驼背的人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
形容词
(1) 疾速,速度快
夫人不偻,不可使入。——《公羊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污2(屡)又 罗污5(卢),lu2(lú) lu5(lû)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棺饰。垂于棺的两旁
翣,棺羽饰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下花。从羽,妾声。——《说文》
后之丧持翣。——《周礼·女御》
大丧持翣。——《周礼·御仆》。注:“棺饰也。”
衣翣柳之材。——《周礼·缝人》
设蒌翣。——《礼记·檀弓》。注:“棺之墙饰。”
饰棺墙,置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翣柳(灵柩上的装饰);翣翣(古代棺木的装饰)
(3) 扇
大扇谓之翣。——《小雅·广服》
杖笠翣。——《仪礼·既夕礼·燕器》。注:“扇也。”
被裘而以翣翼。——《淮南子·说南》。注:“扇也。”
手无容,不翣也。——《礼记·少仪》
(4) 特指古代仪仗中用的大掌扇
有翣羽盖。——《周礼·巾车》。注:“所以御风尘。”
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宋史·仪卫志》
(5) 古代钟鼓架上的饰物
殷之崇牙, 周之璧翣。——《礼记·明堂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ap7 [客英字典] ciap7 ciap8 [海陆丰腔] ciap7 [梅县腔] ciap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翣 | 所甲 | 生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咸 | 銜 | ʃap | srap/sh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