偻指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屈指而数;屈指。
《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引证解释
⒈ 屈指而数;屈指。
引《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宋濂《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丘逢甲《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偻指的国语词典
屈指计数。
偻指的网络释义
偻指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óu
(2) ——见“佝偻”(
)(3) 另见
lǚ
动词
(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2) 同本义
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
偻者不袒。——《礼记·问丧》
见疴偻者。——《庄子·达生》
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
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
偻巫跛觋。——《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
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
(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弯曲
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
名词
驼背的人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
形容词
(1) 疾速,速度快
夫人不偻,不可使入。——《公羊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污2(屡)又 罗污5(卢),lu2(lú) lu5(lû)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旨 | 職雉 | 章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tɕi | cjiix/tj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