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

tōu dào [ tou dao]
繁体 偷盜
注音 ㄊㄡ ㄉㄠ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偷盗 tōudào

(1) 见“偷 1 ”

pilfer;steal;make away with

(2) 偷窃;盗窃

大理石被偷盗,所剩无几
产生偷盗念头的思想过程
pillage

词语解释

  1. 偷东西。

    《孔子家语·五刑解》:“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 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我家甚是少他不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六:“拿自己的东西也算偷盗,世界上有这个理吗?”

  2. 指小偷。

    《汉书·张敞传》:“ 长安 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引证解释

⒈ 偷东西。

《孔子家语·五刑解》:“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
元无名氏《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谨老实,又不懒惰,又不偷盗,我家甚是少他不的。”
周立波《山乡巨变》六:“拿自己的东西也算偷盗,世界上有这个理吗?”

⒉ 指小偷。

《汉书·张敞传》:“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

偷盗的国语词典

偷窃盗取。

如:「他利用职务之便偷盗公物,已被移送法办。」

偷盗的网络释义

偷盗

  • 偷盗,汉语词汇。
  • 拼音:tōu dào
  • 释义:指的是在不经主人的允许之下,拿走属于主人的东西就称为偷盗。是违法的行为。
  • 偷盗造句

    全校师生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偷盗学生钱物的嫌疑人。
    小王给人的印象一直不错,前不久却因偷盗入狱而声名狼藉。
    刑警队顺藤摸瓜,挖出了一个偷盗自行车团伙。
    专案组经过反复调查取证,这起偷盗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原来小成想借职务之便,占集体点小便宜,想不到因小失大,最后因偷盗集体财产罪被判处一年徒刑。
    经过近一个月的侦察,刑警队把那个偷盗集团一网打尽了。
    昨天,记者从巴林右旗公安局了解到,近日,巴林右旗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偷盗巴林石案。
    最近一段时间,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和附近的马托拉市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偷盗、绑架和持枪抢劫的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人们不能破门进入电影院偷盗电影胶片,在网上也同样没有权利窃取影片。
    据嫌疑人自己交代,他是附近工厂保洁人员,平时经过常洪隧道发现隔离栏有些松动,就动了偷盗念头,偷出去卖钱。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学工办负责此项工作的陈老师证实,该方案确由学校制定,学校偷盗实在太严重,再加上学校人力物力不足,才出此方案。
    “素食主义者”在熟食店买了东西,一边购物一边吃,还没付帐就把外包装给扔了。这种情况我们也称之为偷盗。
    闲暇之余,叶某认识了同样来自平和的老乡陈某鹏,并在其怂恿下合伙参与偷盗“香油钱”。
    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他的人的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
    盗贼王某某归案后,民警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曾有偷盗前科,多次进行流窜作案。
    有人偷盗铁塔构件时,该装置即会向相关话机传送铁塔构件被盗的信息,以便有关部门及时抓住正在偷盗的作案人。
    新泰近期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经过调查研究,办案民警将嫌疑人锁定在曾经因偷盗判刑的张某身上,然而张某行路诡密久抓未获但并未惊动他。
    克丽缇娜将通过她过去的情感生活中的侦查,监视,跟踪和偷盗来带领我们踏上一段旅途。
    加尔文因偷盗和谋杀正受都柏林方面通辑。
    在星期一下午两点左右的打劫过程中,两男两女推着两部婴儿车进了商店,当时小孩分散了店员的注意力,从而使得这起偷盗能够发生。

    汉字详情

    tōu [tou]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WGJ
    五行:
    仓颉: OOMN
    四角: 282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2) 同本义

    偷,苟且也。——《说文》

    其下偷以幸。——《国语·晋语一》

    安肆曰偷。——《礼记·表记》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偷性命于榛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诸司素偷惰。——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喻不能声张);偷存(偷生;苟活);偷合(苟且迎合);偷弛(苟且松弛);偷免(苟免);偷快(苟求快乐);偷幸(苟且侥幸);偷苟(苟且)

    (4) 浅薄;不厚道

    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5) 又如:偷俗(浅薄的人情风俗);偷风(浅薄的社会风气);偷浅(浅薄)

    动词

    (1) 轻视

    子大叔、 子羽谓 子产曰:“ 韩子亦无几术, 晋国亦未可以贰。 晋国、 韩子不可偷也。”——《左传》

    (2) 取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唐· 温庭筠《太子西池》

    (3) 窃取

    偷,盗也。——《广韵》

    楚有善为偷者。——《淮南子·道应训》

    偷者,天下之盗也。

    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后汉书·陈元传》

    (4) 又如:偷钱;偷东西;偷嘴;偷吃东西;从停车场偷了一辆车;从银柜偷钱;偷了配方,并开始自己制造这种产品

    (5) 偷情;私通 。如: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6) 突然地或急速地抽出 。如:偷出右手来,就是一顿饱打

    (7) 设法避免、不履行 。如:偷税

    (8) 抽出、挤出 。如:偷空儿;忙里偷闲

    名词

    (1) 盗窃他人钱物的人

    群偷惊走。——《晋书·王献之传》

    (2) 又如:小偷

    副词

    (1) 秘密,暗地里 。如:偷睛(偷偷地窥看);偷耳(形容暗中细听);偷往;偷着来

    (2) 出其不意 。如:偷营;偷袭

    英文翻译

    to steal, burglar, thief

    方言集汇

    ◎ 粤语:tau1
    ◎ 客家话:[梅县腔] teu1 [陆丰腔] teu1 [客语拼音字汇] teu1 [台湾四县腔] teu1 [客英字典] teu1 [海陆丰腔] teu1 [沙头角腔] teu1 [宝安腔] tiu1 [东莞腔] teu1
    ◎ 潮州话:t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託侯平聲開口一等tʰəuthu/thou
    dào [dao]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UQWL
    五行:
    仓颉: IOBT
    四角: 3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

    rob, steal; thief, band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u6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偷盗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