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停火
(1) 交战双方同意在一定的地区暂时停止射击或其他相互杀伤的活动
词语解释
停止烧火。如:现在停火就毁了这窑砖。
停放灯盏。
茅盾 《子夜》四:“她扑到床上,抱起那孩子偎在怀里,便像一尊石像似的靠在床前的停火小桌子旁边。”
交战双方或一方停止交战行动。
引证解释
⒈ 停止烧火。
例如:现在停火就毁了这窑砖。
⒉ 停放灯盏。
引茅盾《子夜》四:“她扑到床上,抱起那孩子偎在怀里,便像一尊石像似的靠在床前的停火小桌子旁边。”
⒊ 交战双方或一方停止交战行动。
停火的国语词典
炮火暂时中止。
如:「双方订立停火协定。」
停火的网络释义
停火
停火 (汉语词语)
停火的翻译
停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2) 同本义
停,定也,定于所在也。——《释名·释言语》
潢汙行潦之水。——《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余亦停弗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时方冬停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停床(指亡故);停市(停止交易);停刑(停止执行刑罚);停步(停止前进)
(4) 停留,暂时居住
停数日。——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停于大室之隅。——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停留长智(耽搁久了,自会想出主意来);停伫(停留伫立);停逗(停留);停眠(停留住宿);停待(等待;停留);停缓(停留缓行);停蓄(停留蓄积);停积(停留蓄积)
(6) 停放;停泊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7) 又如:停丧挂孝(停棺在家等待吊丧,悬挂孝幛,戴孝尽礼);停柩(停灵。停放灵柩或在埋葬前暂时停放)
(8) 蓄积 。
(9) 如:停蓄(停积);停食(积食);停浸(聚积);停涵(停蓄沉浸);停塌(屯积);停潦(积水)
(10) 抚育 。
(11) 如:停育;停毒(化育;养育)
(12) 耸立 。
(13) 如:停停(耸立貌;高貌)
(14) 停滞 。
(15) 如:停阴(集结不散的阴云);停云(停止不动的云);停云落月(在信中表示对友人的思慕)
名词
(1) 成数,总数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叫一停 。
(2) 如:十停人中有八停人去了
(3) 通“亭”。行人停留宿食的处所 。
(4) 如:停传(宿站);停落(驿亭村落);停居(租寓之所)
形容词
(1) 停当。妥贴;妥当 。
(2) 如:停妥(停当妥贴);停稳(妥贴);停腾(停当);停脱(停当);停停当当(妥妥贴贴);停停脱脱(稳稳当当)
(3) 平均的 。
(4) 又如:停分(均分,各据一半);停匀(匀称);停直(匀而直)
(5) 正值
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江水》
持钵安行,出彼祗树,不逾停午,以福众生。——梁· 沈约《千僧愿会文》
(6) 又如:停午(正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tin3 [梅县腔] tin2 [东莞腔] tin2 [客语拼音字汇] tin2 [宝安腔] tin2 [客英字典] tin2 [台湾四县腔] tin2 [沙头角腔] tin2 [海陆丰腔] t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庭 | 特丁 | 定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deng | dʰ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火 | 呼果 | 曉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xuɑ | huax/xu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