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讳

piān huì [ pian hui]
繁体 偏諱
注音 ㄆ一ㄢ ㄏㄨㄟˋ

词语释义

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词语解释

  1. 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礼记·曲礼》:“二名不偏讳。” 郑玄 注:“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子 之母名 徵在 ,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南齐书·薛渊传》:“﹝ 薛渊 ﹞本名 道渊 ,避 太祖 偏讳改。”按 太祖 指 齐高帝 萧道成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帝王讳名》:“ 唐太宗 名 世民 ,在位之日不偏讳。故 戴胄 、 唐俭 为民部尚书, 虞世南 、 李世勣 在朝。”

引证解释

⒈ 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礼记·曲礼》:“二名不偏讳。”
郑玄注:“谓二名不一一讳也。 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称徵,言徵不称在。”
《南齐书·薛渊传》:“﹝薛渊﹞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
按太祖指齐高帝萧道成。宋洪迈《容斋三笔·帝王讳名》:“唐太宗名世民,在位之日不偏讳。故戴胄、唐俭为民部尚书, 虞世南、李世勣在朝。”

偏讳的国语词典

若名字有二字者,虽偏举其中一字,亦避讳,称为「偏讳」。

偏讳的网络释义

偏讳

  • 偏讳,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的避讳方式之一。出自《礼记·曲礼上》。
  • 汉字详情

    piān [pian]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YNA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HSB
    四角: 23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2)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

    (3)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4)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 陶渊明《饮酒》

    (5)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6)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7)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实行);偏定(片面论定);偏解(片面的见解);偏辞(片面之词);偏裨(偏将与裨将)

    (8) 独,特 。如:偏委(特殊照顾);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爱好)

    (9)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墨子·兼爱下》

    通则骄而偏。——《荀子·不苟》

    (10)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愿);偏徇(偏私曲从);偏护(偏私的袒护);偏执(固执);偏介(孤高偏执);偏吝(偏执鄙吝);偏令(偏颇的政令);偏曲(偏颇隐晦);偏政(偏颇的政教);偏恣(偏颇任性);偏说(偏颇、片面的言论);偏质(偏颇之性);偏论(偏颇的议论)

    (11) 假借为“遍”。普遍

    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

    (12) 通“扁”。扁舟,小船

    乘偏舟于五湖。——《后汉书·隗嚣传》

    (13) 通“翩”。疾飞,飘扬

    名词

    (1) 旁;一方 。如:偏王(占据一地而称王);偏帅(一方守将);偏霸(偏据一方而称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偏长(一方面的特长);偏修(修道的旁门);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2) 部属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3) 配偶的一方

    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复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宋· 秦观《谢馆职启》

    (4) 又如:偏栖(独居)

    (5) 偏差;错误 。如:纠偏

    动词

    (1) 倾侧

    太阳已偏到西边去。——老舍《四世同堂》

    (2) 偏袒 。如:偏枯(偏袒;偏于一方);偏怙(偏心;偏向);偏毗(偏袒;辅助);偏枯曲庇(偏袒庇护);偏为(偏向;偏袒)

    (3) 坚持,强求 。如:不该她去,她偏要去

    (4) 用于客套语。表示先用过或已用过茶饭 。如:偏背(客气话。已吃过饭了)

    副词

    (1) 表示程度。很;最;特别 。如:偏吃(吃得特别好);偏肥(特别鄙薄);偏宜(特别合适);偏视(特别看重);偏恶(特别的厌恶);偏精(特别精通);偏怜(特别宠爱);偏宝(特别珍爱);偏昵(特别亲近)

    (2) 表示出乎意料或与意愿相反 。如:偏陪(“不能奉陪”的谦称,失陪)

    (3)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的”、“恰巧”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唐· 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只”、“单单” 。如:偏制(独自控制);偏得(独得);偏栖(独居);偏醒(独醒)

    英文翻译

    inclined one side; slan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ian1 [宝安腔] pen1 [梅县腔] pien1 [东莞腔] pen1 [客英字典] pien1 [陆丰腔] pian3 pian1 [沙头角腔] pien1 [台湾四县腔] pien1 [海陆丰腔] p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ʰĭɛnphjen/phien
    huì [hui]
    部首: 226
    笔画: 6
    五笔: YFNH
    五行:
    仓颉: IVQS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韦声。本义:避忌。有顾忌而躲开某些事或不说某些话)

    (2) 同本义

    讳,誋也。——《说文》

    讳,避也。——《广雅·释诂三》

    卒哭乃讳。——《礼记·曲礼》

    舍故而讳新。——《礼记·檀弓》

    昭王之忌讳。——《周礼·小史》

    讳名不讳姓。——《孟子·尽心下》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公羊传·闵公元年》

    (3) 又如:直言不讳;讳名(对尊长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讳恶(先王的名讳与国家的凶恶);讳亡(忌言亡国)

    (4) 隐;隐蔽

    恐犯忌而干讳。——《楚辞·谬谏》。注:“所隐为讳。”

    (5) 又如:讳疾(隐瞒缺失);讳匿(隐匿;藏匿);讳过(隐瞒过错或失误);讳恶不悛(隐恶不改悔)

    (6) 畏,怕

    击断无讳。——《史记·范蔡传》

    不讳强大。——《战国策·秦策》。注:“犹辟也。”

    (7) 死的婉辞 。如:讳所(死难之地);讳日(死亡之日);讳问(死讯)

    名词

    (1) 忌讳的事情

    有公讳。——《礼记·玉藻》

    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

    (2) 又如:犯讳

    (3) 旧时指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汉讳 武帝名“ 彻”为通。—— 韩愈《讳辩》

    子厚讳 宗元。——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英文翻译

    conceal; shun; regard as taboo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

    宋本广韵

    偏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