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变量

piān chā biàn liàng [pian cha bian liang]

词语释义

按照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两个量之间的差量,在不同的学科里,偏差的需求不一样,但总的来理解,就是数量之间的差量。

汉字详情

piān [pian]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YNA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HSB
四角: 23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扁声。本义:不正,倾斜)

(2) 同本义

偏,颇也。——《说文》

无偏无颇。——《书·洪范》

势有偏侧。——南朝宋· 谢灵运《山居赋》

(3) 又如:偏岸(斜岸);偏偏倒倒(东倒西歪。形容站不稳);偏侧(犹倾侧;偏斜);偏倒(倾斜)

(4) 边远

心远地自偏。——晋· 陶渊明《饮酒》

(5) 又如:偏邦(远离中原地区的边远小国);偏伯(边远地方的长官);偏海(边远的滨海地区);偏泽(边远之地);偏州(僻远之州);偏陬(僻远之地)

(6) 片面,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

(7) 又如:偏为(偏向;偏袒);偏任(片面信任);偏行(片面实行);偏定(片面论定);偏解(片面的见解);偏辞(片面之词);偏裨(偏将与裨将)

(8) 独,特 。如:偏委(特殊照顾);偏惠(特殊的利益);偏嗜(特殊的爱好)

(9) 偏私;不公正;不公平

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墨子·兼爱下》

通则骄而偏。——《荀子·不苟》

(10) 又如:偏佞(偏私奸巧);偏指(偏私的意愿);偏徇(偏私曲从);偏护(偏私的袒护);偏执(固执);偏介(孤高偏执);偏吝(偏执鄙吝);偏令(偏颇的政令);偏曲(偏颇隐晦);偏政(偏颇的政教);偏恣(偏颇任性);偏说(偏颇、片面的言论);偏质(偏颇之性);偏论(偏颇的议论)

(11) 假借为“遍”。普遍

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

(12) 通“扁”。扁舟,小船

乘偏舟于五湖。——《后汉书·隗嚣传》

(13) 通“翩”。疾飞,飘扬

名词

(1) 旁;一方 。如:偏王(占据一地而称王);偏帅(一方守将);偏霸(偏据一方而称王);偏亡(缺少某一方面);偏至(在某一方面达到最高成就);偏长(一方面的特长);偏修(修道的旁门);偏室(正屋旁的房子);偏出(庶出;妾所生的子女)

(2) 部属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3) 配偶的一方

但以偏亲垂老,生计屡空,聊复靦颜以居,未能投劾而去。——宋· 秦观《谢馆职启》

(4) 又如:偏栖(独居)

(5) 偏差;错误 。如:纠偏

动词

(1) 倾侧

太阳已偏到西边去。——老舍《四世同堂》

(2) 偏袒 。如:偏枯(偏袒;偏于一方);偏怙(偏心;偏向);偏毗(偏袒;辅助);偏枯曲庇(偏袒庇护);偏为(偏向;偏袒)

(3) 坚持,强求 。如:不该她去,她偏要去

(4) 用于客套语。表示先用过或已用过茶饭 。如:偏背(客气话。已吃过饭了)

副词

(1) 表示程度。很;最;特别 。如:偏吃(吃得特别好);偏肥(特别鄙薄);偏宜(特别合适);偏视(特别看重);偏恶(特别的厌恶);偏精(特别精通);偏怜(特别宠爱);偏宝(特别珍爱);偏昵(特别亲近)

(2) 表示出乎意料或与意愿相反 。如:偏陪(“不能奉陪”的谦称,失陪)

(3) 表示时间,相当于“正的”、“恰巧”

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唐· 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

(4) 表示时间,相当于“只”、“单单” 。如:偏制(独自控制);偏得(独得);偏栖(独居);偏醒(独醒)

英文翻译

inclined one side; slanting

方言集汇

◎ 粤语:pi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pian1 [宝安腔] pen1 [梅县腔] pien1 [东莞腔] pen1 [客英字典] pien1 [陆丰腔] pian3 pian1 [沙头角腔] pien1 [台湾四县腔] pien1 [海陆丰腔] pi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芳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pʰĭɛnphjen/phien
chā,chà,chāi,cī,chài [cha,cha,chai,ci]
部首: 311
笔画: 9
五笔: UDAF
姓名学:
仓颉: TQM
四角: 80102

详细解释

chā

动词

(1) (会意。小篆,从左(手)。本义:失当;错;相差) 同本义

差,贰也,差不相值也。——《说文》

乱生其差。——《荀子·天论》。注:“谬也。”

称轻重而不差。——《楚辞·严忌哀时命》

毋有差贷。——《礼记·月令仲冬》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魏书·张普惠传》

(2) 又如:说差啦;认差了

名词

(1) 区别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差别(区别,分别);差异(不同)

(3) 两数相减的结果 。如:时差;岁差;剪刀差;顺差,逆差

副词

(1) 略微,比较 。如:差可(略可,尚可);差违(略违,稍违)

(2) 另见 chà;chāi;chài;cī

chà

动词

(1) 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 。如:我们离父母的希望还差很远

(2) 欠 。如:我还差你五元钱

形容词

(1) 异;奇异 。如:差人(奇异的人)

(2) 低;次;不好 。如:差池(差劲,不行)

(3) 另见 chā;chāi;chài;cī

chāi

动词

(1) 指派;派遣

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三国演义》

(2) 又如:差人(派遣仆隶);差委(委派;派遣)

(3) 选择

差时择日。——宋玉《高唐赋》

(4) 又如:差择(选择);差选(挑选,选择)

名词

(1) 旧时指临时性的官职 。如:差官(朝廷临时派遣的官员;听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差尉(太平天国低级军官)

(2) 徭役 。如:差徭(公务劳役);差役(徭役)

(3) 旧时官府中供差遣的人 。如:当差(做小官或当仆人);差门(听候差遗的门子)

(4) 被派遣去做的事 。如:兼差

(5) 另见 chā;chà;cī;chài

chài

动词

(1) 病愈。后作“瘥”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遣娱。——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大病差后

(3) 另见 chā;chà;chāi;cī

名词

(1) 次第;等级 。如:差序(等级);差等(等级;区别)

(2) 限度;界限

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后汉书》

动词

分别等级;依次排列 。如:差次(分别等级次序);差降(按等第递降)

形容词

(1) 参差不齐 。如:差池(犹参差。不齐貌);差差(犹参差。不齐貌)

(2) 另见 chā;chà;chāi

英文翻译

to differ; different, wrong; nearly, almost; an offic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a1 caai1 ci1
◎ 客家话:[梅县腔] ca1 cai1 [陆丰腔] cai1 ca1 [客英字典] cai1 ca1 [东莞腔] ca1 cai1 [客语拼音字汇] ca1 ca4 cai1 ci1 qi1 [沙头角腔] cai1 [台湾四县腔] ca1 cai1 [海陆丰腔] ca1 cai1 [宝安腔] ca1 | cai1 | ci1 [梅县腔] ca1
◎ 潮州话:ca1(tsha),cê1(chhe),ci1(chh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宜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chrie/chyeʧʰĭe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liáng,liàng [liang]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GJ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MWG
四角: 60105

详细解释

liáng

动词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6) 通“緉”。双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

liàng

名词

(1) 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

(2) 又如:量度(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量鼓(古量器名。量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

(3) 数量;数目 。如:产量(产品的总量);少量(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量度(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量数(即数量)

(4) 度量;器量

上(皇上)少有大量。——李延寿《南史》

(5) 又如:量窄(气量狭小);量浅(器量狭小);量气(气量);量识(识量,器量见识)

(6) 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7) 又如:酒量;饭量;容量;量中(指满足一定数额)

(8)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如:脂肪油的含碘量

(9) 标准;规格

黄金者,用之量也。——《管子·乘马》

(10) 又如:量度(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

(11) 抱负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2) 才华

刘备以 亮有殊量。——《三国志》

动词

(1) 估量;揣度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

英文翻译

measure, quantity, capacity

方言集汇

◎ 粤语:loeng4 loe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ong2 liong6 [客英字典] liong5 | liong2 [沙头角腔] liong5 liong2 [陆丰腔] l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liong2 liong4 [东莞腔] liong5 liong2 [宝安腔] liong5 | liong2 [梅县腔] liong2 liong5 [台湾四县腔] liong2 liong5 [梅县腔] li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lĭaŋ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