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重

qīng zhòng [ qing zhong]
繁体 傾重
注音 ㄑ一ㄥ ㄓㄨㄥˋ

词语释义

1.倾慕敬重。 2.侧重。

词语解释

  1. 倾慕敬重。

    明 袁宏道 《送潜江潘伯和入计序》:“今征车且戒路矣,闔郡邑之人,交口而颂令尹,无亦惟是尹之绪餘;而余所倾重,顾不在此。”

  2. 侧重。

    胡汉民 《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骤观其言,若倾重个人自由,与 卢梭 等契约説之言相近。”

引证解释

⒈ 倾慕敬重。

明袁宏道《送潜江潘伯和入计序》:“今征车且戒路矣,闔郡邑之人,交口而颂令尹,无亦惟是尹之绪餘;而余所倾重,顾不在此。”

⒉ 侧重。

胡汉民《述侯官严氏最近政见》:“骤观其言,若倾重个人自由,与卢梭等契约説之言相近。”

倾重的网络释义

倾重

  • 倾重,汉语词语,读音qīng zhòng,是指倾慕敬重。
  •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XDM
    五行:
    仓颉: OPM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名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如:右倾;左倾

    英文翻译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king1
    ◎ 潮州话:kuang1 (khuang)[饶平]kêng1(kheng)[揭阳、潮阳]kuêng1(khueng)

    宋本广韵

    zhòng,chóng [zhong,chong]
    部首: 708
    笔画: 9
    五笔: TG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JWG
    四角: 20105

    详细解释

    chóng

    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zhòng)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zhòng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影响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英文翻译

    heavy, weighty; double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cung5 zu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容平聲開口三等ɖʰĭwoŋdryung/div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