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耳

qīng ěr [ qing er]
繁体 傾耳
注音 ㄑ一ㄥ ㄦˇ

词语释义

谓侧着耳朵静听。

词语解释

  1. 谓侧着耳朵静听。

    《史记·淮阴侯列传》:“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叶圣陶 《穷愁》:“老母倾耳 阿松 榻,微闻转侧。”

引证解释

⒈ 谓侧着耳朵静听。

《史记·淮阴侯列传》:“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
唐章碣《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叶圣陶《穷愁》:“老母倾耳阿松榻,微闻转侧。”

倾耳的国语词典

侧耳。表示十分专心的听著。

倾耳的网络释义

倾耳

  • 倾耳是汉语词汇,
  • 拼音:qīng ěr,
  • 释义:侧着耳朵静听。
  • 倾耳造句

    不绝如缕的音乐从窗外传进来,倾耳细听,原来是月光曲。
    母教导,要入心,母善语,倾耳听,教诲言,用一生,母亲节,今到来,送祝福,孝心表,母康健,我心愿,心欢喜,享天伦,好运到,都顺心。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他听到了美妙的旋律现在,他在倾耳聆听。
    莺声婉转间,忘掸尘芥倾耳听,不觉指渐停。土方岁三。
    倾耳细听了下溪畔动静,冲大黄狗说道“大黄,前头带路!”。
    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
    他顿时原地停下来,倾耳静听声音再现。
    郑奇听的有趣,倾耳细听,却被丁云狠狠瞪一眼。
    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嗟我汉人,有重足倾耳,箍口结舌以保性命不给,而又假借名教,盗窃仁义,锢蔽天下,使无异志。
    关、陆、萧三人本来听着甚觉无聊,一听她们聊到剑术上去,不由倾耳而听。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虽灵祚修长,圣躬弗永,陛下继明绍统,遐迩一心,籓王哲茂,四维宁谧,倾耳康哉之咏,企踵升平之风。
    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倾耳细听,山林后面传来汩汩流水声,听上去也比平时清脆响彻。
    光棍节,君莫鸣,与君送短信,请君为我倾耳听,男女成双多喜庆,唯有早点去调情,朋友如若真动心,径须和她事讲明,还怕光棍节单亲。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子桑西脑中一转下,便猜到院子外说话之人,眼睛大睁的他盯着窗户,好似要穿过薄薄的窗户纸,确认外面的人就是云飞扬,一边也倾耳细听起来。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XDM
    五行:
    仓颉: OPM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名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如:右倾;左倾

    英文翻译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king1
    ◎ 潮州话:kuang1 (khuang)[饶平]kêng1(kheng)[揭阳、潮阳]kuêng1(khueng)

    宋本广韵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