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
词语释义
倾城
(1) 全城;满城
(2) 形容女子艳丽,貌压全城
(3) 倾覆国家
词语解释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 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 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
《北史·后妃传论》:“ 灵后 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晋 陶潜 《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子楚 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形容花色绝美。
明 刘基 《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参见“ 倾国倾城 ”。
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倾城迷 下蔡 ,容好结中肠。” 宋 苏轼 《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 吴 讎。”
全城,满城。
晋 孙楚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 杜甫 《高都护驄马行》:“ 长安 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 《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引证解释
⒈ 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
引《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郑玄笺:“城,犹国也。”
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
《北史·后妃传论》:“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⒉ 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引晋陶潜《闲情赋》:“表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传闻。”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子楚累举目观之,此姬絶色倾城。”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汤文正》:“花烛之下,妇果艷丽倾城。”
⒊ 形容花色绝美。参见“倾国倾城”。
引明刘基《绝句漫兴》诗之一:“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
⒋ 指美女。
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宋苏轼《咏温泉》:“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
明梁辰鱼《浣纱记·家门》:“三载羈囚,归把倾城相借,得报吴讎。”
⒌ 全城,满城。
引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
唐杜甫《高都护驄马行》:“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
叶圣陶《登雁塔》:“将来逢四野花开的时节,春秋晴明的日子……城里人必将倾城空巷而出。”
倾城的国语词典
倾覆邦国。
倾城的网络释义
倾城 (汉语词语)
倾城的翻译
倾城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名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如:右倾;左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kuang1 (khuang)[饶平]kêng1(kheng)[揭阳、潮阳]kuêng1(khue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2) 同本义 。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曲(城墙角落的地方);城铺(城上巡查的岗位);城堵(城墙)
(4) 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城垣的都邑为中心。皆可称城
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5) 又如:城大(一城的长官。即城主);城主(一城之主);城辇(帝王所居的都市。也泛指京城);城禁(城市的警戒防卫)
(6) 城市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东城,西城;城雕(城市雕塑)
(8) 国
土国城漕。——《诗·邶风·击鼓》
动词
(1) 筑城
今吴是惧而城于 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 又如:城郭国(古时谓西域筑城定居的国家);城干(筑城时埋置土中的木柱)
(3) 守城
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唐· 孙樵《书何易于》
(4) 又如:城寨(防守用的围墙或栅栏);城操(备边;备边士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ang2 [东莞腔] sang2 [客英字典] sang2 [海陆丰腔] sang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陆丰腔] sang3 [沙头角腔] sang2 [台湾四县腔] sang2 [宝安腔] s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成 | 是征 | 常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清 | 梗 | zjeng | ʑĭɛ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