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危

qīng wēi [ qing wei]
繁体 傾危
注音 ㄑ一ㄥ ㄨㄟ

词语释义

狡诈。 指险诈的人。 倾覆;倾侧危险。 倾斜欲倒。

词语解释

  1. 狡诈。

    《史记·张仪列传赞》:“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明史·徐有贞传》:“此议南迁 徐珵 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清 刘大櫆 《书<战国策>后》:“下逮七国,诈谋剧而倾危之士起。”

  2. 指险诈的人。

    唐 杜甫 《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3. 倾覆;倾侧危险。

    汉 贾谊 《新书·过秦下》:“借使 秦王 论上世之事,并 殷 周 之迹,以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周书·于谨传》:“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 清 方苞 《跋石斋黄公手札》:“ 庄烈愍帝 嗣位於国势倾危之日。”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一个严重的神国倾危的预警,突现于他的心上。”

  4. 倾斜欲倒。

    宋 李澄叟 《画山水诀》:“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

引证解释

⒈ 狡诈。

《史记·张仪列传赞》:“夫张仪之行事甚於苏秦 ……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明史·徐有贞传》:“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清刘大櫆《书<战国策>后》:“下逮七国,诈谋剧而倾危之士起。”

⒉ 指险诈的人。

唐杜甫《石笋行》:“政化错迕失大体,坐看倾危受厚恩。”

⒊ 倾覆;倾侧危险。

汉贾谊《新书·过秦下》:“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周书·于谨传》:“昔帝室倾危,人图问鼎。”
清方苞《跋石斋黄公手札》:“庄烈愍帝嗣位於国势倾危之日。”
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一个严重的神国倾危的预警,突现于他的心上。”

⒋ 倾斜欲倒。

宋李澄叟《画山水诀》:“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

倾危的国语词典

险诈。

如:「火灾现场,断垣倾危,满目疮痍。」

倾危的网络释义

倾危

  • 倾危,汉语词汇。
  • 拼音:qīng wēi
  • 释义:1、狡诈。2、指险诈的人。3、.倾覆;倾侧危险。4、倾斜欲倒。
  • 倾危造句

    仕宦称泰,不过处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顾五十人,足以免耻辱,无倾危也。
    叛贼既以大军不利,谓朝廷倾危,同恶相求,遂成反乱。
    但作为皇上的耳目股肱,焉能为了一已安危,而不顾社稷倾危,尽忠匡救乎?
    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XDM
    五行:
    仓颉: OPM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名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如:右倾;左倾

    英文翻译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king1
    ◎ 潮州话:kuang1 (khuang)[饶平]kêng1(kheng)[揭阳、潮阳]kuêng1(khueng)

    宋本广韵

    wēi [wei]
    部首: 230
    笔画: 6
    五笔: QDB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MSU
    四角: 2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形容词

    (1) 高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名词

    (1) 屋脊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副词

    几乎;差点儿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英文翻译

    dangerous, precarious; high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ui2 [东莞腔] ngui2 [梅县腔] ngui2 [台湾四县腔] ngui2 [客英字典] ngui2 [陆丰腔] ngui3 [客语拼音字汇] ngui2 [宝安腔] ngui2 [海陆丰腔] ngui2
    ◎ 潮州话:ngui5 (ngû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爲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ŋĭwengye/ng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