倮匈
注音
ㄌㄨㄛˇ ㄒㄩㄥ
词语释义
无毛羽鳞甲蔽体。
词语解释
无毛羽鳞甲蔽体。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 卢辩 注:“倮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引证解释
⒈ 无毛羽鳞甲蔽体。
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
卢辩注:“倮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倮匈的网络释义
倮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赤体
倮,袒也。——《说文》。字亦作倮。
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注:“倮匈,谓无毛羽与鳞介也。”
(2) 又如:倮儿(旧称无羽无鳞甲、蔽身的动物为“裸虫”。又指人);倮身(裸体);倮袒(裸露上身);倮体(裸体)
英文翻译
bare, naked, uncovered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3 ko5 [客英字典] kwo3 ko1 [海陆丰腔] go3 ko5 [梅县腔] ko3
◎ 潮州话:lo2
◎ 潮州话:l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裸 | 郎果 | 來 | 戈一合 | 上聲 | 哿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luax/luaa | luɑ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勹,凶声。勹(
),裹。本义:胸膛)(2) “胸”的古字
匈,膺也。——《说文》。字亦作胷、作胸
胸满。——《素问·腹中论》
贯匈国。其为人胸有窍。——《海内南经》
(3) 心胸;胸怀
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资治通鉴》
(4) 又如:匈臆(胸怀)
(5) 胸部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 汉王, 汉王伤匈。——《史记》
(6) 称匈奴。亦泛称北方少数民族
又匈虏一败,或当惧而修德,结怨于我,为患不细。——《旧唐书》
英文翻译
breast, chest, thorax; clamor; the Hsiung Nu 'Huns'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胷 | 許容 | 曉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hyung/xivng | xĭwo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