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jiè jiàn [ jie jian]
繁体 借鑑
注音 ㄐ一ㄝˋ ㄐ一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借鉴 jièjiàn

(1) 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借鉴外国的经验
benefit from sth.;draw lessons from certain experiences;use for reference

词语解释

  1. 《淮南子·主术训》:“夫据榦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借明於鑑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高诱 注:“鑑,镜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人目短於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后因以“借鑑”或“借镜”比喻把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借来对照学习或吸取。

    秦牧 《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有本有则’,借鉴、扬弃的道理,不仅对于诗歌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一切文学体裁的创作,我想,也都是重要的吧!” 秦牧 《艺海拾贝·南国盆景》:“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

  2. 比喻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借鑑”或“借镜”比喻把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借来对照学习或吸取。

《淮南子·主术训》:“夫据榦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借明於鑑以照之,则寸分可得而察也。”
高诱注:“鑑,镜也。”
北齐刘昼《新论·贵言》:“人目短於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秦牧《艺海拾贝·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有本有则’,借鉴、扬弃的道理,不仅对于诗歌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一切文学体裁的创作,我想,也都是重要的吧!”
秦牧《艺海拾贝·南国盆景》:“艺术各部门总是可以互相借镜的。”

⒉ 比喻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

鲁迅《南腔北调集·关于翻译》:“注重翻译,以作借镜,其实也就是催进和鼓励着创作。”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借鉴的国语词典

借他人的言行以做为自己的借镜、榜样。如:「我们应当以历史为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也作「借镜」。

借鉴的网络释义

借鉴

  • 借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è jiàn,是指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比喻别人的可供自己对照学习的经验或吸取的教训,以便取长补短。
  • 借鉴造句

    同学们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抄录下所读文章中的好句子,认真揣摩,反复朗读甚至背诵下来。在这个基础上,还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借鉴和吸收,用来充实和改造自己作文的句子。这是提高造句水平的有效途径
    他的看法,确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参考。
    你好,非原创,只希望你借鉴借鉴,写出真情实感的才是好作文。
    任何先进经验,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借鉴,而不能生搬硬套。
    不知道你要问什么,就字面意思来说,复制别人的人生名言,事来给自己警醒作用,引为借鉴。同时在引用的期间体会符合自身的那一份情感和寄托。
    小说虽为虚构,但是它最好的题材就是生活,你要学会从生活中借鉴,你的文章才能充满乐趣,吸引人。观察就是最好的助手。
    这篇文章构思十分精巧,真是别具匠心,值得我们借鉴。
    你和你男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人。你们现在应当都很年轻。都想着去改变对方。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想要说服对方听自己的。经常吵架,说明你们都是火脾气。我是一个男的,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不一定对,你可以借鉴一下。
    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有不少东西值得借鉴,但如不加分析地照搬,那就不合时宜了。
    李强成功学习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要借鉴外国的科技成果,但要防止崇洋媚外思想苗头的出现。
    还有一位父亲的故事也值得人们借鉴。
    想的太多了,太过敏感,追求完美,是完美主义者。其实没必要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只是客观的,片面的,不能代表全部事实。所以有些人说的话值得借鉴,而有些人的话则没必要在乎,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起承转合虽属旧诗文的结构章法,但现在写议论文也要借鉴。
    所以说,儒家经典也好,其他经典也好,都是古代聪明人积累下的经验,不光是书本上的记录,也是日常生活之道,不仅在学问中,而在生活中,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很值得我们去借鉴。
    失败并不可怕,但应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假如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就不必暗中摸索了。
    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
    他们用这种方法扭亏为盈,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国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可以学习和借鉴。

    汉字详情

    jiè [jie]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AJG
    姓名学:
    仓颉: OTA
    四角: 242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

    (1) 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英文翻译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宝安腔] zia5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东莞腔] zia5 [沙头角腔] zia5 [海陆丰腔] zia5 [陆丰腔] zia5
    ◎ 潮州话:ziêh4/zioh4(chieh) zia6(chĩ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tsĭaciah/zyah
    jiàn [jian]
    部首: 805
    笔画: 13
    五笔: JTY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IC
    四角: 28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2) 同本义

    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

    鑑谓之镜。——《广雅》

    借明于鑑以炤之。——《淮南子·主术》

    我心匪鑒。——《诗·邶风·柏舟》

    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庄子》

    春始治鑑。——《周礼》

    (3) 又如:鉴诸(古代承露取水的器具);鉴燧(方诸和阳燧)

    (4) 中国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 。如:龟鉴;鉴台(镜台);鉴明(镜面明净);鉴洼(凹面镜);鉴团(凸面镜);鉴台(镜台,梳妆台)

    (5) 借鉴,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槛外诸鉴。——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引以为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鉴戒(以过去的经验为教训)

    (7) 编年史的一种名称 。如:《资治通鉴》;《了凡纲鉴》;鉴书(历史;史书);通鉴;年鉴;图鉴

    动词

    (1) 明察,审查

    谿极则不鑒。——《吕氏春秋·适音》

    不能鉴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鉴彻(明察);鉴达人(鉴事人。明察事理的人);鉴貌辨色(察颜观色;看脸色行事);鉴事(明察事理)

    (3) 照看 。如:鉴人(照人);水清可鉴;鉴微(照见细微的东西)

    (4) 旧时书信套语,表示请对方看信 。如:某先生台鉴;惠鉴;钧鉴

    (5) 借鉴,鉴戒

    哀之而不鉴之。——唐· 杜牧《阿房宫赋》

    英文翻译

    mirror, looking glass; ref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am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