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

bǎo chí [ bao chi]
注音 ㄅㄠˇ ㄔ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保持 bǎochí

(1) 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

保持安静
keep

(2) 维持

保持中立
remain

词语解释

  1. 保护扶持。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义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颜諂諛以求亲,然后乃保持之,则贞士採薇冻馁,伏死巖穴之中而已尔。” 前蜀 杜光庭 《镇江侍中宗黯解缆醮水府词》:“伏以道化所覃,神休普被,上惟邦国,下及人伦,咸资拯护之功,潜假保持之力。” 清 王韬 《设官泰西下》:“今我国家眷顾苍黎,不忍以数百万赤子远弃之海外,特议简星使,设领事,以为保持计。”

  2. 保全,保护使不受损害。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衰世之中,保持名节。”《南史·范晔传》:“初, 熙先 父 默之 为 广州 刺史,以赃货下廷尉,大将军 彭城王 义康 保持之,故免。”《旧唐书·酷吏传下》:“ 绍之 后坐赃污,詔 传弓 按之,获赃五千餘贯以闻,当坐死。 韦庶人 妹保持之,遂黜放为 岭南 琼山 尉。”

  3. 把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观者万计,莫不切齿。 从愿 潜察获,欲奏处,刑宪为势门保持乃止。”

  4. 犹言保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 安州 编户少府,当为 安州 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5. 保留或维持(原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屋子的陈设,尽量保持当年的气派,一点也不觉寒伧。” 秦牧 《花城·在遥远的海岸上》:“我记起了华侨许多保持祖国古老的风俗习惯的事情。”

引证解释

⒈ 保护扶持。

汉王符《潜夫论·本政》:“而欲使志义之士,匍匐曲躬以事己,毁颜諂諛以求亲,然后乃保持之,则贞士採薇冻馁,伏死巖穴之中而已尔。”
前蜀杜光庭《镇江侍中宗黯解缆醮水府词》:“伏以道化所覃,神休普被,上惟邦国,下及人伦,咸资拯护之功,潜假保持之力。”
清王韬《设官泰西下》:“今我国家眷顾苍黎,不忍以数百万赤子远弃之海外,特议简星使,设领事,以为保持计。”

⒉ 保全,保护使不受损害。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衰世之中,保持名节。”
《南史·范晔传》:“初, 熙先父默之为广州刺史,以赃货下廷尉,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保持之,故免。”
《旧唐书·酷吏传下》:“绍之后坐赃污,詔传弓按之,获赃五千餘贯以闻,当坐死。 韦庶人妹保持之,遂黜放为岭南琼山尉。”

⒊ 把持。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观者万计,莫不切齿。

从愿潜察获,欲奏处,刑宪为势门保持乃止。”

⒋ 犹言保重。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 安州编户少府,当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⒌ 保留或维持(原状)。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屋子的陈设,尽量保持当年的气派,一点也不觉寒伧。”
秦牧《花城·在遥远的海岸上》:“我记起了华侨许多保持祖国古老的风俗习惯的事情。”

保持的国语词典

保护维持原状。

保持的网络释义

保持

  • 保持(retention)是记忆的基本过程。是指人对事物识记后形成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过程。通过保持,人对识记的信息进行主动的加工,使自己的知识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认知心理学认为,保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大脑对识记信息的加工程度。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保持时间与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强度有关。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些皮层外组织也与保持密切相关。
  • 保持的翻译

    英语: to keep, to maintain, to hold, to preserve
    德语: beibehalten (V)​
    法语: maintenir, préserver

    保持造句

    洁身自好才能保持心灵的纯洁。
    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骄傲自满。
    我军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敌人突然袭击。
    我们要永远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
    走钢丝,最要紧的是保持身体的平衡。
    现在生活好了,爷爷仍然保持着朴素的习惯。
    阅览室是大家读书的场所,要保持肃静。
    对不良现象,我们要保持高度警觉。
    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保持国内长期稳定,争取世界持久和平。
    许多老干部仍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保持克勤克俭的作风是我的目标。
    经常洗澡可以保持身体的清洁。
    他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保持物价的稳定。
    小明的学习态度非常踏实,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我们保持节俭的生活作风。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我国的工业生产,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汉字详情

    bǎo [bao]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K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RD
    四角: 262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2)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

    (3)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4)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5) 保佑

    天地格保。——《书·召诰》

    (6)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7) 保护;保全;守住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9) 保持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11) 保证;担保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12)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13) 占有;拥有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15) 保举;保荐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16)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17) 依靠;仗持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18)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名词

    (1) 保育幼儿的妇女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2)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3) 作保证的人

    然后导以取保。——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5) 服务人员 。如:酒保

    (6)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 。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7)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8) 通“宝”。珍贵之物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9) 姓

    英文翻译

    protect, safeguard, defend, c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梅县腔] bau3 [海陆丰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陆丰腔] bo3 [客语拼音字汇] bau3 bo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沙头角腔] bau3 [东莞腔] bau3 [宝安腔] bau3
    ◎ 潮州话:bo2 bao2 (pó pá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抱上聲開口一等pɑupaux/pav
    chí [c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GDI
    四角: 5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2) 同本义

    持,握也。——《说文》

    持弓矢审固。——《礼记·射义》

    有持盈。——《国语·越语》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晋· 干宝《干将莫邪》

    秦王谓 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战国策·燕策》

    (3) 又如:持仗(手持武器);持斧操斤(拿着斧头);持笔;持戟

    (4) 引申为掌握;控制

    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 今》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

    (5) 又如:主持(负责掌握或处理);持事(管理事务);持权(掌权)

    (6) 保守,保持

    持久者知止足也。——《后汉书·列女传》

    犹引绳墨以持曲直。——《荀子·正名》

    (7) 又如:持势(保持地位、权力);保持(维持原状);持世(维持世道);持衡;持位(保守地位)

    (8) 搀扶;支持;支撑

    及丞相御史所持。——《汉书·刘向传》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9) 又如:支持(给以鼓励或赞助);持载;持扶(扶持)

    (10) 守;防守 。如:持牢(固守;把稳);持坚(坚守);持备(守备)

    (11) 遵循 。如:持斋把素(守戒吃素);持备(戒备)

    (12) 对抗,不相上下

    子与子家持之。——《左传·昭公元年》。疏:“奕棋谓不能相害为持。”

    (13) 又如:僵持(相持不下);持顽(任性)

    英文翻译

    sustain, support; hold, grasp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梅县腔] chii2 ch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台湾四县腔] cih2 [客英字典] ch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2 [海陆丰腔] chi2 [沙头角腔] ci2
    ◎ 潮州话:t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之平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