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齐

bǎo bu qí [bao bu qi]
繁体 保不齊
注音 ㄅㄠˇ ㄅㄨˋ ㄑ一ˊ

词语释义

〈方〉保不住①。

词语解释

  1. 说不定,有可能。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 安老爷 便説道﹞:‘再我还有句话,不是沤老哥哥,要看你这老精神儿,只怕还赶得上见个侄儿,也不可知呢!’…… 张老 也説了一句道:‘合该命里有儿,那可也是保不齐的。’”《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我可以托 二胖 小朱子 搞木料,也保不齐地顺手牵羊从爸爸的画室里拿几块三合板、五合板。”

引证解释

⒈ 说不定,有可能。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安老爷便説道﹞:‘再我还有句话,不是沤老哥哥,要看你这老精神儿,只怕还赶得上见个侄儿,也不可知呢!’…… 张老也説了一句道:‘合该命里有儿,那可也是保不齐的。’”
《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我可以托二胖小朱子搞木料,也保不齐地顺手牵羊从爸爸的画室里拿几块三合板、五合板。”

保不齐的国语词典

说不定、可能。如:「可千万别小觑了他,保不齐日后他真的飞黄腾达了。」也作「保不定」。

保不齐的网络释义

保不齐

  • 意思同大概、说不定、保不准、保不定等表可能的释义,但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多用于非正式场合。
  • 保不齐造句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真没错,保不齐你哪天不小心说错话,刀就架在脖子上了。
    结果担心剐蹭不说,保不齐半夜里还会撒呓挣别又给贴条了吧?现如今,北京的停车难实在让人闹心。
    若是完成的好,保不齐宗主能让自己凝丹。
    自己和齐天平素并无往来,现在他突然冒出来,保不齐就有什么鬼主意,与其让他暗地里躲着算计,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让他进门的好。
    开始,兵马司和衙门的皂隶不愿意方这些难民入城,理由是,刚刚便是他们被乱匪裹挟,差点酿成大祸,而且保不齐他们中还有乱匪的奸细。
    朱雀跟这家伙再怎么说也是同门,如果自己灭了他的话,保不齐朱雀就会对自己恨之入骨了。
    很显然中国认为如果朝鲜所在的唯一一个同盟组织都将其逐出门外,金氏父子保不齐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我学自四娘的就是掷尸魂钉和道家所称玉津金液的唾沫,虽然成功地镇了一次艺妓鬼,但保不齐会有象日本少女飞蛾扑火一样的大批量的怨鬼齐聚,我怕是应付不来。
    也许曾经的床前明月光,心口朱砂痣保不齐就慢慢锁进了记忆的曲院别栏,庭院深深。
    利物浦现在急需一名左后卫,一名中卫,保不齐还有个前锋。
    但是现在大自然冲他张开了怀抱,伍哲竟然害怕了,虽然他在网上查过,这一带树林都是隔离的,不会有什么猛兽,但保不齐还会有蛇什么的。
    人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好,谁也保不齐什么时候会有个三灾六难的,大家都是工薪阶层,关键时刻大家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也不好说,灵界周天十六域,奇人辈出,保不齐有身怀绝技之辈。
    我心里更寒了,看这架势还什么酒店啊,保不齐一会就要吹灯拔蜡啊。
    时光如风驰电掣,沿途风景各有各的美丽,却也多得教人无从记取。曾经的床前明月光,心口朱砂痣,保不齐就慢慢锁进了记忆的曲院别栏,庭院深深。
    到时查韦斯若既无法以候选人的身份参选,且社会统一党又面临解散,保不齐有反对派领导人打算独立竞选。
    除了糟蹋粮食穷途潦倒横尸街头你还有什么前途?在哪儿活着都一样,蝴蝶扇了一下翅膀不一定非得引发一场血案,搞不好扇你一巴掌也保不齐。
    保不齐您的泔水筲倒了是人家给收拾的,他家的草帘子一下雨也是你给撂下来的。
    大当家的,咱得赶快回到山头!这样慢悠悠的,保不齐会被抓住的!
    老黄也朝天上望了一眼,知道马脸男人说的没错,要是耽搁的时间太久,保不齐那群口水鸦就会飞走,于是沉默了下去。

    汉字详情

    bǎo [bao]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K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RD
    四角: 262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2)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

    (3)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4)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5) 保佑

    天地格保。——《书·召诰》

    (6)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7) 保护;保全;守住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9) 保持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11) 保证;担保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12)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13) 占有;拥有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15) 保举;保荐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16)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17) 依靠;仗持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18)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名词

    (1) 保育幼儿的妇女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2)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3) 作保证的人

    然后导以取保。——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5) 服务人员 。如:酒保

    (6)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 。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7)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8) 通“宝”。珍贵之物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9) 姓

    英文翻译

    protect, safeguard, defend, c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梅县腔] bau3 [海陆丰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陆丰腔] bo3 [客语拼音字汇] bau3 bo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沙头角腔] bau3 [东莞腔] bau3 [宝安腔] bau3
    ◎ 潮州话:bo2 bao2 (pó pá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抱上聲開口一等pɑupaux/pav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qi]
    部首: 611
    笔画: 6
    五笔: YJJ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LL
    四角: 0022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禾麦穗头长得平整的样子。小篆字形下面多了两条线,表示地面。本义:禾麦吐穗上平整)

    (2) 同本义

    齊,禾麦吐穗上平也。——《说文》

    立如齐。——《礼记·曲礼》

    (3) 整齐

    其君齐明衷正。——《国语·周语》

    为齐敬也。——《国语·楚语》

    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上下方整,前后齐平。——王羲之《题笔阵图》

    进退得齐焉。——《白虎通·礼乐》

    (4) 又如:齐均(整齐均匀);齐贝(整齐的贝壳。即“编贝”);齐肃(整齐严肃)

    (5) 平等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无偏无颇也。”

    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

    (6) 又如:齐等(平等)

    (7) 全,齐全

    而民不齐出于南亩。——《史记·平准书》

    各屋子里丫头们将灯火俱已点齐。——《红楼梦》

    (8) 又如:齐全人(指家里的长辈及丈夫都全的妇女,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都到齐了

    (9) 好

    如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序》

    (10) 疾,敏捷

    齐,疾也。——《尔雅》

    齐疾而均,速若飘风。——《商君书·弱民》

    齐给如响。——《荀子·臣道》

    多闻而齐给。——《尚书·大传》

    (11) 通“斋”( zhai)。肃敬

    而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下》

    动词

    (1) 同等,相等

    以给水火之齐。——《周礼·亨人》。注;“多少之量也。”

    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

    与日月齐光。——《楚辞·屈原·涉江》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如:齐生(指自然中万物生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齐死(指人生在世,无论贵贱贤愚,长寿短命,其死则同,死而必为腐骨亦同);齐同(一致,同等);齐物(万事万物从大道的眼光来看,没有生死、成毁、美丑的不同,但每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事都有其发生的意义)

    (3) 整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又如:齐正(平定)

    (5) 达到同样高度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清· 姚鼐《登泰山记》

    (6) 使整齐

    马不齐髦。——《仪礼·既夕礼记》

    (7) 又如:齐叶

    (8) 集合 。如:齐人(把人召集齐全)

    (9) 正好对着 。如:齐头子(劈头盖脸);把玉米秆齐着根儿砍断

    (10) 通“斋”( zhāi)。斋戒

    齐则缁之。——《仪礼·士冠礼》

    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左传·昭公十三年》

    子之所慎,齐,战,疾。——《论语·述而》

    (11) 通“资”。资助

    副词

    (1) 同,并,一齐,皆

    落霞与孤鹜齐飞。——王勃《滕王阁序》

    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两儿齐哭。

    百千齐作。

    众枪齐发。——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齐行(商人共同抬高市价);齐力(并力,合力);齐手(众人一致,同时动手);齐交(共同交往);齐叫(同声呼喊);齐肩(并肩,同等);齐首(头相齐并列);齐盟(同盟,诸国合盟);齐驱(并列驰驱)

    介词

    (1) 从

    县官把那两通卷子都齐头看了,都圈点了许多,都在卷面上画了个大圈。——《醒世姻缘传》

    (2) 又如:齐头(从头)

    名词

    (1) 朝代名 。南北朝时代,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国号齐,史称南齐(479—502);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550—557)

    (2) 齐国 。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公元前1122—前265),在今山东省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3) 又

    质于齐。

    齐兵乃出。

    齐楚之精英。—— 唐· 杜牧《阿房宫赋》

    (4) 又如:齐刀(古代齐国的钱币名);齐人(齐国的人);齐言(齐国的语言)

    (5) 通“脐”。肚脐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左传·庄公六年》

    环齐而痛,是为何病?——《素问·奇病论》

    (6) 通“脐”。中央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注:“齐,中也。”

    名词

    (1) 通“剂”。调味品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以左。——《礼记》

    (2) 合金

    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周礼·考工记·辀人》

    (3) 通“跻”。登,升

    帝命不违,至於汤齐。——《诗·商颂·长发》

    zhāi

    (1) 通“斋”。

    斋戒:齐三日而后行。

    庄敬:齐庄。齐严。

    英文翻译

    even, uniform, of equal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ca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