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说不定;不能保证。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张姑娘 这句话,公子倒有些自己犹豫……这三桩事,可保不全没有。”如:起风了,保不全会有雨。
引证解释
⒈ 说不定;不能保证。
引《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张姑娘这句话,公子倒有些自己犹豫……这三桩事,可保不全没有。”
例如:起风了,保不全会有雨。
保不全的网络释义
保不全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2)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
(3)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4)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5) 保佑
天地格保。——《书·召诰》
(6)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7) 保护;保全;守住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9) 保持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11) 保证;担保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12)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13) 占有;拥有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15) 保举;保荐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16)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17) 依靠;仗持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18)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名词
(1) 保育幼儿的妇女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2)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3) 作保证的人
然后导以取保。——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5) 服务人员 。如:酒保
(6)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 。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7)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8) 通“宝”。珍贵之物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9)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u3 [海陆丰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陆丰腔] bo3 [客语拼音字汇] bau3 bo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沙头角腔] bau3 [东莞腔] bau3 [宝安腔] bau3
◎ 潮州话:bo2 bao2 (pó pá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寶 | 博抱 | 幫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pɑu | paux/pav |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2) 同本义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3) 古州名。全州 。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4) 姓
形容词
(1) 完全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3) 完备,完整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4)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红纸折成,用于隆重的礼节);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挂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全衣(完整的衣着);全具(用于祭祀的牲畜身体完整无损);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气(精气完整);全功(完满的功业);全安(完满安乐);全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5) 完美 。如:全功(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全行(品行完美无缺);全毁(完美与败类);全德(道德上完美无缺);全声(完美的声音)
(6) 纯,纯粹的。与“杂”相对
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
动词
(1) 保全
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苟全性命。——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全国为上(少杀人,少破坏,能完整地得到敌方领土与百姓为好);全身远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全名完节(保全自身的名誉和节操);全活(得以保全生命);全交(保全交情和友谊);全福(保全所享有的幸福);全功(保全身心之功);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全交(保全、维护友谊或交情);全守(保全节操);全安(保全平安);全佑(保全,庇护);全忠(保全忠贞);全物(保全物类的生命);全和(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全性(保全天性);全真(保全天性);全节(保全气节;妇女保全贞操);全养(保全,养成);全济(保全,救活);全躯(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全护(保全,保护)
(3) 保持 。如:全义(保持节操);全精(保持精神)
(4) 通“痊”,病愈
十全为上。——《周礼·医师》。注:“犹瘉也。”
复之全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副词
完全,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ien2 [宝安腔] cen2 [客英字典] cien2 [东莞腔] cen2 [海陆丰腔] cion2 cien2 [台湾四县腔] cion2 cien2 [沙头角腔] cien2 [客语拼音字汇] qian2 qion2 [陆丰腔] ts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全 | 疾緣 | 從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仙A | 山 | zyen/dzven | dzʰĭw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