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谣

lǐ yáo [ li yao]
繁体 俚謠

词语释义

民间歌曲。

词语解释

  1. 民间歌曲。

    宋 王安石 《送崔左藏之广东》诗:“因寻旧政询遗老,为作新诗变俚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呼令歌,辞以不稔;强之,所度曲半杂儿女俚謡,合座为之鼓掌。” 清 吴敏树 《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竹枝’体本出俚謡,善道男女风土,亦其声调宛转所从生也。”

引证解释

民间歌曲。

宋王安石《送崔左藏之广东》诗:“因寻旧政询遗老,为作新诗变俚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呼令歌,辞以不稔;强之,所度曲半杂儿女俚謡,合座为之鼓掌。” 清吴敏树《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竹枝’体本出俚謡,善道男女风土,亦其声调宛转所从生也。”

汉字详情

[li]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JFG
五行:
仓颉: OWG
四角: 26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里声。本义:聊赖)

(2) 同本义,赖以生活或依靠的事物

俚,聊也。——《说文》。按,聊者,赖也。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俚之至耳。——《汉书·李布栾布田叔传》

(3)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少数移入桂西

形容词

(1) 民间 。如:俚歌(民间的通俗歌谣);俚谚(民间流传通俗而富有意义的民间谚语);俚言(方言俗语);俚妇(民间妇女);俚谚(民间谚语)

(2) 粗俗

非鄙俚之言所能具。——左思《魏都赋》

(3) 又如:俚室(贫贱之家);俚人(粗俗之人);俚率(粗俗直率);俚浅(粗俗浅陋)

(4) ∶他

俚是金大少格朋友呀。—— 清· 蘧园《负曝闲谈》

(5) 又如:俚乃(他);俚哚(他们)

英文翻译

rustic, vulgar, unpolished; mean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梅县腔] li3 [台湾四县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宝安腔] li1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海陆丰腔] li3 | li1
◎ 潮州话:罗衣2(李)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yáo [yao]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ERM
五行:
仓颉: IVBOU
四角: 3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

有章句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句》

辨妖祥于谣。——《国语·晋语》

其歌声比余谣。——《书·大传》

西王母为王谣。——《列子·周穆王》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魏风·园有桃》

名词

(1) 流言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楚辞·离骚》

(2) 又如:谣诱(花言巧语,诱人上当)

(3) 行歌,乐曲

吾闻文、成之世,童谣有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好为庐山谣。——李白《庐山谣》

(4) 又如:谣曲(谣言。风谣,歌谣);民谣;童谣

英文翻译

sing; folksong, ballad; rumor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