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语

lǐ yǔ [li yu]
繁体 俚語
注音 ㄌ一ˇ ㄩˇ

词语释义

俚语 lǐyǔ

(1) 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slang; slang expression

词语解释

  1. 方言俗语;民间浅近的话语。

    唐 刘禹锡 《插田歌》:“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 彦章 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彭乘批答之谬》:“又有 杨安国 者为侍讲,讲《论语》至‘一簞食,一瓢饮’,乃操俚语曰:‘官家, 颜回 甚穷,但有一箩粟米饭,一葫芦浆水。’”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三:“按以水浸物曰涨膀,涨膀盖 吴 俗俚语也。”

引证解释

⒈ 方言俗语;民间浅近的话语。

唐刘禹锡《插田歌》:“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新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宋陈善《扪虱新话·彭乘批答之谬》:“又有杨安国者为侍讲,讲《论语》至‘一簞食,一瓢饮’,乃操俚语曰:‘官家, 颜回甚穷,但有一箩粟米饭,一葫芦浆水。’”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按以水浸物曰涨膀,涨膀盖吴俗俚语也。”

俚语的国语词典

民间粗俗的语言。《新五代史.卷三二.死节传.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也作「里语」、「俚言」。

俚语的网络释义

俚语

  • 俚语(lǐyǔ),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王彦章传》中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俚语亦作里语、俚言。外语中俚语:slang; slang expression 指的是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 俚语的翻译

    英语: slang
    德语: Umgangssprache; Jargon, Slang (S, Sprachw)​
    法语: argot français

    俚语造句

    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都分成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和团体,在交际中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其中也有不登大雅之堂的俚语,尽避如此,俚语总是与标准语一起随社会的变迁而一直延续至今,并逐渐渗透于标准语中。
    如果你想跟本地人说地道的英语你必须学到几个俚语。
    我发现很多英语学习者十分痴迷于俚语和习语,好像背诵一些十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让他们的口语升级、听起来更加地道。
    “大人盼插田,细伢子盼过年”“大人生日一碗饭,细伢子生日一个蛋”这是经常挂在祖母嘴边的两句俚语。
    口头用法和俚语二者都是在口头语里比在书面语里更加常见。
    打开任何一本汉语词典,随处可见由“三”或其倍数构成的词组,各地的谚语和俚语中更是不计其数。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法律宣传新模式,组织干警以“乡俗俚语”开展普法宣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至于鲤鱼,我国有句流传甚广的俚语,叫做“鲤鱼跃龙门”,其典故出自《太平广记》和《三秦记》中记载。
    因为流传的年代已经相当久远,其后半句的方言语音,发生了一些俚语俗趣的变化,但依稀可辨是纪念田横的诗句。
    有些人认为它的名字来源于祖鲁语,还有人说它的名字来源于城镇俚语。
    然而,朋友之间,这些饶富趣味的名词却是口语或俚语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俚语词典在更新,不论线上还是线下。宽带使网速变快,但网络对于词汇,短语和文化用语的发明与删减影响不到它。
    第三章:介绍英语俚语的文化背景。在这一章中分析英语俚语的定义、特点、构成、英语俚语常用人群的分布以及英语俚语与其他口语体的区别。
    学方言、听俚语、吃社饭、走社寨……哼着悠扬的土家族山歌,王媛媛一步步走进大山,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山乡村寨。
    这里须补充一句,这个俚语中的“寨”是粤人对经营场所的蔑称,与辞典“环列木栅的工事”不相干,与敝邑旧时的妓院倒是颇有渊源。
    经理人在思索会计原则时,一定要谨记林肯总统最常讲的一句俚语:“如果一只狗连尾巴也算在内的话,总共有几条腿?
    所有俚语都是比喻都是诗文。
    作者使用了一种称为“剪裁法”的写作手法,风格新颖独特,并夹杂了大量典故、方言、俚语、黑话、双关语、文字游戏等,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美语口语当中,俚语常与行话,口语体交织在一起,但又相互区别。
    在这期间他有了一个绰号“切”,这是阿根迁俚语中的一个语助词,意同“喂”或者是“哥们儿”。

    汉字详情

    [li]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JFG
    五行:
    仓颉: OWG
    四角: 26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里声。本义:聊赖)

    (2) 同本义,赖以生活或依靠的事物

    俚,聊也。——《说文》。按,聊者,赖也。

    夫婢妾贱人,感概而自杀,非能勇也,其画无俚之至耳。——《汉书·李布栾布田叔传》

    (3)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东汉至隋唐屡见于史籍,常与僚并称,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西南沿海及广西东南等地。少数移入桂西

    形容词

    (1) 民间 。如:俚歌(民间的通俗歌谣);俚谚(民间流传通俗而富有意义的民间谚语);俚言(方言俗语);俚妇(民间妇女);俚谚(民间谚语)

    (2) 粗俗

    非鄙俚之言所能具。——左思《魏都赋》

    (3) 又如:俚室(贫贱之家);俚人(粗俗之人);俚率(粗俗直率);俚浅(粗俗浅陋)

    (4) ∶他

    俚是金大少格朋友呀。—— 清· 蘧园《负曝闲谈》

    (5) 又如:俚乃(他);俚哚(他们)

    英文翻译

    rustic, vulgar, unpolished; mean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梅县腔] li3 [台湾四县腔] li3 | li1 [客英字典] li3 [宝安腔] li1 li3 [客语拼音字汇] li1 [海陆丰腔] li3 | li1
    ◎ 潮州话:罗衣2(李)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

    俚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