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战争

qīn lüè zhàn zhēng [qin lve zhan zheng]
繁体 侵略戰爭
注音 ㄑ一ㄣ ㄌㄩㄝˋ ㄓㄢˋ ㄓㄥ

词语释义

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词语解释

  1. 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引证解释

⒈ 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侵略战争的网络释义

侵略战争

  • 定义

  • 侵略战争指缺乏自卫理由的军事冲突,是某一国家为了自身发展的利益对其它国家武装挑衅,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和占领的非正义战争。 根据习惯国际法,发动侵略战争是一项犯罪。

侵略战争造句

侵略战争是对国际和平的犯罪侵略引发国际责任。
中法战争,是晚清反侵略战争史上屡有胜绩的一次战争。
当今世界处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但我们要安不忘危,做好反和平演变与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靖国神社的社刊显示,自卫队将参观美化侵略战争的靖国神社游就馆作为“历史教育”科目。
这是一场悲壮的反侵略战争。
这种饱含中国传统谋略的人民战争思想在目前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仍未过时,中国人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战争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
人类的历史上,没有所谓的"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之战争,有的只是主观的善与主观的善之间的争斗、正义的信念与正义的信念彼此相克罢了。在单方面的侵略战争中,发动侵略的一方都认为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战争因而永无休止。只要人类相信神及正义,世界将永无宁日。
天坛公园南门花坛主体为一只“浴火凤凰”,表现中华民族经历了侵略战争的洗礼,就像火中重生的凤凰一样,生命力无比坚强。
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
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如今恶贯满盈,受到了人民的严惩。
这些文件表明,苏联领袖斯大林忽略了数十份情报资料。这些情报警告称即将发生的侵略战争,尽管柏林和莫斯科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吉林省档案馆最新公布的邮政检阅月报档案里,诺门罕战役参战日军信件中透露出的强烈厌战心理,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不得日本军人之心的印证。
凸现日本人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多么的沉迷执着,至死不悔悟。
沙俄自清代以来,通过侵略战争、不平等条约、及所谓的调停法理霸占了中国的一些领土。
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上个世纪,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给亚洲,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些人在侵略战争中犯下了反人类罪,卢旺达、塞尔维亚和苏丹的领导人也犯了这类罪行。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正义战争必然要战胜侵略战争。

汉字详情

qīn [qi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VP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SM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2) 同本义

侵,渐进也。——《说文》

侵淫谿谷。——宋玉《风赋》

侵淫促节。——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

(3) 又如:侵润(逐渐发展);侵寻(渐进);侵淫(渐进的样子);侵寻(范围逐渐扩大)

(4) 侵犯: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袭侵之事。——《国语·晋语》。注:“无钟鼓曰侵。”

觕者曰侵,精者曰伐。——《公羊传·庄公十年》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谷梁传·隐公五年》

项子牛三侵 鲁地。——《墨子·鲁问》

韩魏相与争侵地。——《庄子·让王》

侵之愈急。——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自海入侵。——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入侵(敌军侵入国境);侵官暴国(侵犯他人职守,欺侮当今国君);侵傍(侵谤。侵犯);侵陵(侵犯欺凌);侵克(侵占克扣);侵匿(侵占吞没);侵田(侵占的田地);侵斥(侵占);侵用(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侵并(侵占兼并);侵耗(侵吞克扣);侵匿(侵吞,侵没);侵抄(侵害掠夺);侵苦(侵害受苦);侵冒(侵害,侵犯)

(6) 侵蚀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李百药《北齐书》

(7) 侵凌

侵,凌也。——《广雅》

六伐既侵。——《书·大传三》

无相侵渎。——《国语·楚语下》

义不侵为然诺者也。——《汉书·除馀传》

(8) 如:侵轧(侵凌排挤,倾轧);侵虐(侵凌残害);侵冤(侵凌,使之受冤枉);侵慢(欺凌轻慢)

(9) 临近,到

隔夜相期侵早发。——方千《采莲》

(10) 又如:侵晚(入夜);侵明(天刚亮);侵晓(拂晓);侵早(凌晨)

(11) 通“寝。止息

下情上而道止,谓之寝。——《管子·明法》

副词

逐渐

侵寻于泰山矣。——《史记·孝武纪》。晋灼曰:“遂往之意也。 小颜曰:“渐染之义。”

形容词

通“寝”。容貌丑陋

蚡为人貌侵。——《汉书·田蚡传》

英文翻译

invade, encroach upon, 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c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m1 [东莞腔] cim1 [梅县腔] cim1 cim5 [台湾四县腔] cim1 [海陆丰腔] cim1 [宝安腔] cim1 [客语拼音字汇] q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tsʰĭĕmchim/cim
部首: 521
笔画: 11
五笔: LTKG

英文翻译

approximately, roughly; outline
zhàn [zhan]
部首: 412
笔画: 9
五笔: HKA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RI
四角: 236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

英文翻译

war, fighting,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zhēng [zheng]
部首: 207
笔画: 6
五笔: QV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SD
四角: 275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方〉∶欠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名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也作“净”

(2) 姓

代词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英文翻译

dispute, fight, contend, strive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g1 za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