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克

qīn kè [ qin ke]
注音 ㄑ一ㄣ ㄎㄜˋ

词语释义

侵害打击。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侵克:侵害打击。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侵克贤者,诛戮降伏,谤訕仙圣,伤残道士。”

引证解释

⒈ 侵克:侵害打击。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侵克贤者,诛戮降伏,谤訕仙圣,伤残道士。”

⒉ 侵尅:亦作“侵剋”。侵吞克扣。

唐元结《再谢上表》:“今四方兵革未寧,赋敛未息,百姓流亡转甚,官吏侵尅日多。”
明唐顺之《牌》:“若有州县官忍心害理,逆天妬民,那移别用,侵尅入己,岂惟宪典所不容,抑亦鬼神所不恕。”
《明史·宦官传二·高起潜》:“已而诸监多侵剋军资,临敌輒拥精兵先遁,诸将亦耻为之下,缘是皆无功。”
清李渔《奈何天·密筹》:“本院若还差官去糴,又差官去散,经过两番侵尅,就要少了一分军粮。”

侵克的网络释义

侵克

  • 侵克,qīn kè,ㄑㄧㄣ ㄎㄜˋ,侵害打击。
  • 汉字详情

    qīn [qi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VP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SM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2) 同本义

    侵,渐进也。——《说文》

    侵淫谿谷。——宋玉《风赋》

    侵淫促节。——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

    (3) 又如:侵润(逐渐发展);侵寻(渐进);侵淫(渐进的样子);侵寻(范围逐渐扩大)

    (4) 侵犯: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袭侵之事。——《国语·晋语》。注:“无钟鼓曰侵。”

    觕者曰侵,精者曰伐。——《公羊传·庄公十年》

    苞人民、殴牛马曰侵。——《谷梁传·隐公五年》

    项子牛三侵 鲁地。——《墨子·鲁问》

    韩魏相与争侵地。——《庄子·让王》

    侵之愈急。——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自海入侵。——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入侵(敌军侵入国境);侵官暴国(侵犯他人职守,欺侮当今国君);侵傍(侵谤。侵犯);侵陵(侵犯欺凌);侵克(侵占克扣);侵匿(侵占吞没);侵田(侵占的田地);侵斥(侵占);侵用(非法占用公物或他人之物);侵并(侵占兼并);侵耗(侵吞克扣);侵匿(侵吞,侵没);侵抄(侵害掠夺);侵苦(侵害受苦);侵冒(侵害,侵犯)

    (6) 侵蚀

    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李百药《北齐书》

    (7) 侵凌

    侵,凌也。——《广雅》

    六伐既侵。——《书·大传三》

    无相侵渎。——《国语·楚语下》

    义不侵为然诺者也。——《汉书·除馀传》

    (8) 如:侵轧(侵凌排挤,倾轧);侵虐(侵凌残害);侵冤(侵凌,使之受冤枉);侵慢(欺凌轻慢)

    (9) 临近,到

    隔夜相期侵早发。——方千《采莲》

    (10) 又如:侵晚(入夜);侵明(天刚亮);侵晓(拂晓);侵早(凌晨)

    (11) 通“寝。止息

    下情上而道止,谓之寝。——《管子·明法》

    副词

    逐渐

    侵寻于泰山矣。——《史记·孝武纪》。晋灼曰:“遂往之意也。 小颜曰:“渐染之义。”

    形容词

    通“寝”。容貌丑陋

    蚡为人貌侵。——《汉书·田蚡传》

    英文翻译

    invade, encroach upon, 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c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m1 [东莞腔] cim1 [梅县腔] cim1 cim5 [台湾四县腔] cim1 [海陆丰腔] cim1 [宝安腔] cim1 [客语拼音字汇] q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tsʰĭĕmchim/cim
    [ke]
    部首: 223
    笔画: 7
    五笔: DQB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HU
    四角: 4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2) 同本义

    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

    佛时仔肩。——《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

    子克家。——《易·蒙》

    邾子克。——《左传·隐公元年》

    周王子克。——《左传·桓公十八年》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豳风·伐柯》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书·大禹谟》

    (3) 又如:克当(担当,承受);克堪(胜利);克家(能承担家事);克祚(能继承祖辈的福禄);克家子(克家儿。能继承祖业的子弟);克明(能察是非)

    (4) 能够

    克,能也。——《尔雅》

    匪斧不克。——《诗·齐风·南山》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郑注:“能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克化(能够消化);克尽(能够尽力);克协(能够符合;等同);克长(能教诲不倦);克果(能成功,能实现);克承(能够继承);克荷(能够承担);克臬(能奉法行事);克能(能够)

    (6) 攻下;战胜;打败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郑伯克 段于 鄢。——《左传·隐公元年》

    克,胜也。——《玉篇》

    然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饮酒温克。——《诗·小雅·小宛》

    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

    执轻如不克。——《礼记·曲礼下》

    (7) 又如:克伏(降伏,制伏);克伐(侵害);迭克名城;克平(制伏,平定);克胜(克敌制胜)

    (8) 克制

    二曰刚克,三曰柔克。——《书·洪范》

    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传》

    (9) 又如:克心(约束内心);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10) 迷信说法。认为人生下来有属相相克,有五行相克,命硬的又克父母;害,损伤 。如:克皮(伤残体肤);克贼(损伤)

    (11) 杀 。如:克奔(斩杀败降的敌人);克殄(歼灭);克翦(歼灭)

    (12) 克扣 。如:克落(克扣);克除(非法扣除)

    (13) 通“剋”。严格限定期限

    公乃与克日会战。——《三国志·武帝操》

    克期置酒。——《三国志·张嶷传》

    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后汉书·钟离意传》

    (14) 又如:克期完工;克日(约定或限定时日)

    名词

    (1) 质量或重量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公斤 。如:克分子;克当量 “剋”

    英文翻译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1 ha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陆丰腔] kiet7 [梅县腔] ket7 [台湾四县腔] kiet7 [客语拼音字汇] ked5 [东莞腔] ket7 [宝安腔] ket7 [陆丰腔] ket7
    ◎ 潮州话:kiog4(khiok) kag4(kh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kʰəkkhok/q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