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郡

qiáo jùn [ qiao jun]
繁体 僑郡
注音 ㄑ一ㄠˊ ㄐㄨㄣˋ

词语释义

侨置的郡邑。

词语解释

  1. 侨置的郡邑。

    《南史·王玄谟传》:“ 雍 土多诸侨寓, 玄謨 上言,所统侨郡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宜加并合。”《北史·寇讚传》:“进讚爵 河南公 ,加安南将军,领南蛮校尉,仍刺史,分 洛 、 豫 二州之侨郡以益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幽 冀 等州的侨人没有设立侨州,只有侨郡、侨县。”参见“ 侨置 ”。

引证解释

⒈ 侨置的郡邑。参见“侨置”。

《南史·王玄谟传》:“雍土多诸侨寓, 玄謨上言,所统侨郡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宜加并合。”
《北史·寇讚传》:“进讚爵河南公,加安南将军,领南蛮校尉,仍刺史,分洛、豫二州之侨郡以益之。”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幽冀等州的侨人没有设立侨州,只有侨郡、侨县。”

侨郡的网络释义

侨郡

  • 侨郡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在原有领土沦陷后在他地建立的侨制机构。
  • 汉字详情

    qiáo [qiao]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T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HKL
    四角: 2222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乔声。本义:高) 同本义

    侨,高也。——《说文》

    败长狄侨如。——《左传·文公十一年》

    (2) 又如:侨人(踩高跷的人)

    动词

    (1) 客居异地 。如:侨士(旅居外地的人);侨住(侨居、寄居他乡);侨客(客居他乡的人)

    (2) 客居国外 。如:侨工(住在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工人)

    名词

    寄居国外的人 。如:华侨;外侨

    英文翻译

    sojourn, lodge

    方言集汇

    ◎ 粤语:kiu4

    宋本广韵

    jùn [ju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VTK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RNL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2) 同本义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 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 朱骏声曰: 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 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3) 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4) 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英文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n6 kiun3 [梅县腔] kiun3 [宝安腔] kiun3 [陆丰腔] kiun3 [东莞腔] gun5 [台湾四县腔] kiun5 kiun3 [客语拼音字汇] kiun4 [客英字典] kiun5 ki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三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渠運去聲合口三等gʰĭuəngyonh/gi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