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足

cè zú [ ce zu]
繁体 側足
注音 ㄘㄜˋ ㄗㄨˊ

词语释义

(书)(动)①两脚斜站着,不敢移动。形容非常恐惧:~而立。②同“厕足”。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侧转其足,形容周围拥挤。《文选·班固<西都赋>》:“毛羣内闐,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 吕向 注:“接翼侧足,言多也。”

引证解释

⒈ 侧转其足,形容周围拥挤。

《文选·班固<西都赋>》:“毛羣内闐,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
吕向注:“接翼侧足,言多也。”

⒉ 置足,插足。

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逕,荒畴不復田。”
唐李白《梁甫吟》:“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明李东阳《送李士常》诗之三:“侧足风尘间,长途畏中跌。”

⒊ 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参见“侧立”。

《东观汉纪·吴汉传》:“﹝吴汉﹞篤於事上……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后汉书·杜乔传》:“先是李固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乔正色无所回挠。”
《明史·佞倖传·江彬》:“成国公朱辅为长跪, 魏国公徐鹏举及公卿大臣皆侧足事之。”

侧足的国语词典

因畏惧而不敢向前。

如:「这是我们自家兄弟的事,请你别侧足。」

侧足的网络释义

侧足 (生物学术语)

  • 侧足是生物学术语,指软体动物腹足纲中的后鳃亚纲、翼足目等。
  • 侧足 (汉语词汇)

  • 侧足,读音cè zú,汉语词语,侧转其足,形容周围拥挤。出自《文选·班固》。
  • 侧足造句

    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可局部封闭注射;或将内侧足弓垫高,也会缓解疼痛。
    二月河说,《聊斋志异·夜叉国》中曾有人问“何以为官”,答曰“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
    中谈到“什么是官”,答道“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
    巧娘侧足而立,揉了揉被砸中的眼眶,向慕容澈投去一记毫无威胁的白眼。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的《夜叉国》中谈到“什么是官”,答道“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

    汉字详情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

    [zu]
    部首: 717
    笔画: 7
    五笔: KHU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R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3 z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句去聲合口三等tsĭucyoh/ziuh

    侧足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