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cè jì [ ce ji]
繁体 側記
注音 ㄘㄜˋ ㄐ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侧记 cèjì

(1) 从一个侧面记叙

庆功大会侧记
sidelights

词语解释

  1. 非当事人对某一事件从旁所作的记载、报道。如:这篇《天津市中小学文艺会演专场侧记》是新华社记者写的。

引证解释

⒈ 非当事人对某一事件从旁所作的记载、报道。

如:这篇《天津市中小学文艺会演专场侧记》是新华社记者写的。

侧记的国语词典

对于会议或活动的过程从旁所作的报导、记述。

如:「国际汉学会议侧记。」

侧记的网络释义

侧记

  • 侧记,非当事人对某一事件从旁所作的记载、报道。
  • 侧记造句

    我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侧记。
    此次站起的大山倍达发出了更为凶猛的一本组手,后手直拳、手刀侧记、冲顶膝加回旋踢,气势犹如排山倒海一般。
    灵台县“四推四差”公推公选干部工作侧记。
    确实,方海的那一记侧记,如果真的砸断了肋骨,还真是要刺穿内脏的,要是方海运上了灵溪气使用那招,那卢山肯定要交代在这里了。
    福安市溪尾镇试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侧记。
    “当年学雷锋,他就是标兵”——李素芝上午回母校二军大侧记。
    “老山界绿色大使”猫儿山认养珍稀植物侧记。
    ——我市庆祝第十一个记者节文艺晚会侧记。
    每扇门面板或侧记小组将需要两个门板棒或顶部和底部棒腰带棒,口袋。
    吴谦不屑,右手一摆,侧记在了陈一凡的刀面上。
    王三运在甘南州调研扶贫攻坚工作侧记。
    临夏永靖县太极幼儿园“庆六一”游艺会侧记。
    清水县陇东学区工作侧记,学区。
    国网梨树县供电公司服务“三农”侧记。
    我在记事簿的正中画一条直线,左侧记载所得,右侧则写所失——失却的、毁掉的、早已抛弃的、付诸牺牲的、辜负的……村上春树。
    难舍雪中情——韩晓鹏卫冕失败侧记本报记者。

    汉字详情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