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不棱

cè bú léng [ ce bu leng]
繁体 側不棱
注音 ㄘㄜˋ ㄅㄨˋ ㄌㄥˊ

词语释义

1.亦作"侧巴楞"。亦作"侧不棱"。 2.方言。犹趔趄。

词语解释

  1. 见“ 侧不楞 ”。

引证解释

⒈ 见“侧不楞”。

侧不棱的网络释义

侧不棱

示例: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鬼子拧住他一只耳朵, 大水 挣扎着扭过去,转身一个耳光,把鬼子打了个侧不棱。”

汉字详情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éng,lēng,líng [leng,li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WT
五行:
仓颉: DGC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lēng

(1) ——“不棱登”( bulēngdēng):助词。常用为某些形容词的后缀。如: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2) 另见 léng;líng

léng

名词

(1) (俗作“楞”和“稜”。形声。从木,夌( líng)声。本义:有四角的木)

(2) 同本义

上觚稜而栖金爵。——班固《西都赋》

木四方为棱。——汉· 服虔《通俗文》

(3) 同一物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即棱角 。如:冰棱,瓦棱;桌子棱儿;搓边棱儿

形容词

(1) 威势

威稜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

(2) 又如:棱光(威严的目光);棱眼(威严的眼睛);棱棱(威严的样子)

(3) 严厉 。如:棱峻(严峻);威棱(威势,威风);棱森(森严貌)

动词

(1) 〈方〉∶打

你气头子上棱两棒槌万一棱杀了,你与他偿命,我与他偿命?——《醒世恒言》

(2) 另见 lēng;líng

líng

(1) ——“穆棱”( Mùlíng):县名。在黑龙江省

(2) 另见 lēng;léng

英文翻译

squared timber; angle, 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宝安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ləŋlong

侧不棱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