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

gōng yìng [gong ying]
繁体 供應
注音 ㄍㄨㄥ 一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供应 gōngyìng

(1) 为…提供商品或食物

供应粮食
feed;supply

(2) 以物质满足需要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furnish

词语解释

  1. 供给所需的财物。亦指满足需要的物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所由为官所使,到村之后,必索百姓供应。” 宋 尤袤 《淮民谣》:“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有校尉往 浙江 者,舟至 胥门 外,索供应,众共击之,火其舟。”《宦海》第十二回:“这个 李文虎 奉了 宣制军 的札子,一路上摆起架子来……勒索地方官的供应。”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

  2. 伺候,听候使唤。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有 王有 者,州将每令 赵昌 画,则遣 有 服事供应之。久之,其画遂亚於 昌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急忙忙下船,到府迎接,又要支持船上,往还供应,准准的一夜眼也不合。”《红楼梦》第四四回:“ 平儿 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 贾璉 夫妇二人。”

  3. 特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今日设宴待臣僚,筵中无乐。臣儿见收得家童上客庸保,善击筑,可以筵间供应。”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我説 汉王 必然重待贤弟,如今着光禄寺排设筵席,教坊司选歌儿舞女供应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雍陶哀蜀人为南诏所俘》:“至今 大理 有巧匠三十六行。近 嘉靖 中取雕漆工廿餘人,挈家北上,供应内府,皆 蜀 俘人之后也。” 清 洪昇 《长生殿·弹词》:“想当日奏清歌趋承金殿,度新声供应瑶阶。”

引证解释

⒈ 供给所需的财物。亦指满足需要的物资。

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所由为官所使,到村之后,必索百姓供应。”
宋尤袤《淮民谣》:“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有校尉往浙江者,舟至胥门外,索供应,众共击之,火其舟。”
《宦海》第十二回:“这个李文虎奉了宣制军的札子,一路上摆起架子来……勒索地方官的供应。”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

⒉ 伺候,听候使唤。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四:“有王有者,州将每令赵昌画,则遣有服事供应之。久之,其画遂亚於昌。”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急忙忙下船,到府迎接,又要支持船上,往还供应,准准的一夜眼也不合。”
《红楼梦》第四四回:“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璉夫妇二人。”

⒊ 特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

《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今日设宴待臣僚,筵中无乐。臣儿见收得家童上客庸保,善击筑,可以筵间供应。”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三折:“我説汉王必然重待贤弟,如今着光禄寺排设筵席,教坊司选歌儿舞女供应哩!”
明杨慎《升庵诗话·雍陶哀蜀人为南诏所俘》:“至今大理有巧匠三十六行。近嘉靖中取雕漆工廿餘人,挈家北上,供应内府,皆蜀俘人之后也。”
清洪昇《长生殿·弹词》:“想当日奏清歌趋承金殿,度新声供应瑶阶。”

供应的国语词典

以钱财或物品供人需要。如:「父母辛勤工作,只为供应子女生活所需,使其不虞匮乏。」也作「供给」。

供应的网络释义

供应

  • 供应即供给所需的财物。亦指满足需要的物资。 唐·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所有为官所使,到村之后,必索百姓供应。” 宋·尤袤 《淮民谣》:“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清·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有校尉往 浙 者,舟至胥门外,索供应,众共击之,火其舟。”《宦海》第十二回:“这个李文虎奉了宣制军 的札子,一路上摆起架子来……勒索地方官的供应。” 柳青《铜墙铁壁》第一章:“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
  • 供应造句

    菜篮子工程确保了对居民生活的供应。
    各种商品敞开供应,不必担心物价上涨。
    节日的市场,商品琳琅满目,供应十分充足。
    让父母过上什么标准的生活。如果从物质生活上要求,天下无孝子。恐怕最孝心的子女也赶不上不孝对父母的物质供应更好。其实只要尽心就可以了。
    蔬菜供应不上会影响群众生活。
    通过垂直统一管理,跨国公司使外国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得到保证,并能更好地组建一个分销和服务网络。
    北京的蔬菜市场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供应。
    我们必须种树的原因是它们能供应我们新鲜的空气。
    元宵被煮沸然后伴着热水被供应出来。
    为了原料供应问题,他跑了许多地方,结果是徒劳往返,仍然没有解决。
    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对未来供应预测变得风声鹤唳。
    她跟庆王奕劻内外相维,宫中居然匕鬯不惊,供应无缺,颇为慈禧太后所嘉许。
    中国是朝鲜主要的食物和燃料供应方,但是却拒绝让朝鲜悬崖勒马。
    就洗衣机的销售而言,市场供应量已经接近饱和程度。
    商品供应充足,物价日趋回落。
    由于实施“菜篮子工程”,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已经缓解。
    短期来看,油市供应紧俏,数地供应中断且伊朗局势令市场草木皆兵。
    历史既不是重复,供应各时代精神需要的精神食粮,当然也不该重复。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供应丰富。

    汉字详情

    gōng,gòng [gong]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A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TC
    四角: 2428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2)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凡与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韩非子·解老》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供亿(供应所需,也指供应的东西);供膳(供给膳食);供饷(供给差粮);供祀(供给祭祀)

    (4) 提供某种条件 。如:仅供参考;专供研究生用的阅览室;供顿(设宴待客);供断(供尽。极言提供之多)

    形容词

    (1) 通“恭”。恭敬。有礼貌

    行而供冀。——《荀子·脩身》

    (2) 又如:供翼(恭敬小心。供:通恭)

    (3) 另见 gòng

    gòng

    动词

    (1)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2) 同本义

    供,设也。——《说文》

    供帐。——《后汉书·班彪传》

    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明史·海瑞传》

    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明史·海瑞传》

    (3) 又如:供帐(陈设帷帐等用具。作为宴会、旅行之用);供顿(备酒宴客;供应);供馔(陈设祭祀食品);供享(摆供品以祭祀);供佛

    (4) 供奉,供献

    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史记·封禅书》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唐· 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5) 又如:供具(供奉鬼神的器具。后也指供佛的器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曲子);供进(进献宫廷);供御(进奉于帝王)

    (6) 祭祀,奉祀。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祖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 。如:上供;供礼(祭品,供品);供床(神像前放置祭品的几案)

    (7) 伺奉;伺候 。如:供过(侍奉,伺候;当差);供应(伺候);供侍(侍奉);供直(侍奉帝王);供承(侍奉,执役);供命(听从差遣);供享(使享用)

    (8) 从事,担任 。如:供事;供役(服役,执役)

    (9) 受审者陈述案情

    吏辈责供,多不足凭。——宋· 陈襄《州县提纲·面审所供》

    (10) 又如:招供(供出犯罪事实);吐供(招供);供招(招供。供出犯罪事实);供攀(攀供。在供词中牵连他人)

    名词

    (1) 供词,口供,受审者所说的案情

    张文定公在真宗时,戚里有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即命各供状结实。—— 宋· 赵自鐐《狱讼》

    (2) 又如:翻供;供款(供词)

    (3) 供品,祭品,祭祀时奉献的物品 。如:供养(供品);供尖(供品的顶端部分)

    (4)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supply, provide for; offer in wo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3
    ◎ 客家话:[梅县腔] giung1 giung5 [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giung5 [台湾四县腔] giung5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giung4 [海陆丰腔] giung5 giung1 [东莞腔] kiung1 giung1 [梅县腔] giung5
    ◎ 潮州话:gêng1 g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yīng,yìng [ying]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I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
    四角: 00219

    详细解释

    yīng

    动词

    (1) 应当,应该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3) 答应,允许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名词

    (1) 所有;全部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5) 另见 yìng

    yìng

    动词

    (1) 应和,响应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英文翻译

    should, ought to,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jing3
    ◎ 潮州话:êng1(eng) êng3(èng)

    宋本广韵

    供应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