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福

zuò fú [ zuo fu]
注音 ㄗㄨㄛˋ ㄈㄨˊ

词语释义

谓作善事而获福祉。

赐福。

词语解释

  1. 谓作善事而获福祉。

    《书·盘庚上》:“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孔 传:“善自作福,恶自作灾。” 孔颖达 疏:“汝有善,自作福;汝有恶,自作灾。”

  2. 赐福。

    《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多则作威。” 宋 宋祁 《宋景文杂说》:“有所爱,能以得君之赏以贵之,是谓作福。”

引证解释

⒈ 谓作善事而获福祉。

《书·盘庚上》:“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
孔传:“善自作福,恶自作灾。”
孔颖达疏:“汝有善,自作福;汝有恶,自作灾。”

⒉ 赐福。

《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所好多则作福,所恶多则作威。”
宋宋祁《宋景文杂说》:“有所爱,能以得君之赏以贵之,是谓作福。”

作福的网络释义

作福

  • 作福,也叫祈福,大埔县境内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是一种民间庙会活动形式。祭品摆放得井井有条,琳琅满目,人丁兴旺的家族作福场面非常壮观。
  • 汉字详情

    zuò,zuō [zuo,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S
    四角: 28211

    详细解释

    zuō

    名词

    (1)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 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2)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3) 另见 zuò(除作坊外,其余都读 zuò)

    zuò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2)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而后作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舍瑟而作。——《论语·先进》

    客作而辞。——《礼记·少仪》

    如日出时,眠者皆作。——宋· 苏轼《画佛赞》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作止(作息;起居)

    (4) 起来;开始工作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乐府诗集》

    蚤作而夜思。——唐· 柳宗元《送董邵南序》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唐·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5) 又如:作力(出力;使力);作本(务农);作苦(耕作辛苦);作一(劳动专一);作牧(畜牧,放牧);作剧(劳作勤苦);作劳(劳作,劳动);作甚(做什么)

    (6) 产生,兴起

    包牺氏没, 神农氏作。——《易·系辞下》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论衡》

    由汤至于 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下》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

    天油然作云。——《孟子》

    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汉· 张衡《东京赋》

    浓雾半作半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作兴(兴起);作师(兴兴);作病(发生疾病,致病);作见(出现;显现);作逆(作乱,造反);作贼(造反);作缘(发生瓜葛、联系)

    (8) 做;创制;制作;从事某种活动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后汉书·张衡传》

    作结绳而为罔罟。——《易·系辞下》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吾为楚王作剑。

    汝父为楚王作剑。

    作二铁板。——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9) 又如:作茶(制茶);作治(制作。亦指制造的成品);作黍(做黍米饭);作烦(制造麻烦,添麻烦);作衅(制造事端);作景(为难,作梗);作对头(与人为敌、为难)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生人作死别。

    故作不浪计。

    作推敲之势。——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0) 写作,创作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史记·屈原列传》

    仲尼卮而作《春秋》。——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唐· 王勃《滕王阁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唐· 白居易

    (11) 《与元九书》

    作敲字佳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令作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 又如:作古作故(不依旧规,自创先例);作述(创作传述)

    (13) 振作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14) 又如:作气(振作勇气);作强(产生强劲之力)

    (15) 假装,装出 。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16) 充当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

    (17) 又如:做冰(做媒人);作霖(充作救旱之雨。后指降甘霖或下雨);作小(做小。与人为妾);作眼(做眼线);作甘(做救旱甘霖)

    (18) 当作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9) 又如:作傍(当作靠山;作依托);作外(当作外文,见外);作做(当作,算作)

    (20) 建筑

    将有作。——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作亭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1) 又如:作邑(建筑都城);作洛(另建新都);作土(积土堆垒以御敌)

    (22) 发出音响,演奏

    乐将作。——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23) 又如:作倡(演奏音乐或表演歌舞);作健(成为强者。谓奋发称雄)

    (24) 生出,长出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25) 又如:作花(长出花蕾;开花);作谷(田里生长着的谷物);作肉(方言。长肉)

    (26) 培育,造就

    亦惟助宅天命,作新民。——《书·康诰》

    (27) 又如:作育(造就培养);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作养(培养,培育);作诲(教诲,训导)

    (28) 担任

    伯禹作司空。——《书·舜典》

    (29) 又如:作县(当县官);作吏(担任官职);作宾(担任太子宾客职务);作游(谓游幕。指到各地做幕僚);作邑(当县令)

    (30) 发生,发作

    冻风时作。——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作则飞沙走砾。

    此疫作也。——清· 方苞《狱中杂记》

    (31) 发出,放射

    泠泠作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振奋作声。——《聊斋志异·促织》

    有作其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百千齐作。——《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2) 发动

    一夫作难而匕庙隳。——汉· 贾谊《过秦论》

    (33) 像;似(唐宋时期出现的)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4) 通“诅”( )。咒诅

    侯作侯祝。——《诗·大雅·荡》

    下作之地,上作之天。——《管子·轻重己》。俞樾云:“两作字读为诅,古字通用。”

    名词

    (1) 作品;文章

    临摹旧作。——蔡元培《图画》

    理想派之作。

    (2) 又如:遗作;译作;新作

    (3) 事情,事业

    利用为大作。——《易·益》

    毋以小谋败大作。——《礼记·缁衣》

    (4) 措施;办法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后汉书》

    (5) 另见 zuō

    英文翻译

    make; work; compose, write; act, perform

    方言集汇

    ◎ 粤语:z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zo5 [宝安腔] zok7 [沙头角腔] zok7 [陆丰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zo5 [客英字典] zok7 [东莞腔] zok7 [客语拼音字汇] zog5
    ◎ 潮州话:zag4(tsak) zoh4(tso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臧祚去聲開口一等coh/zuh
    [fu]
    部首: 431
    笔画: 13
    五笔: PYG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FMRW
    四角: 3126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本义:福气,福运。与“祸”相对)

    (2)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福,祐也。——《说文》。按,本作祜也。

    安利之谓福。——贾谊《道德说》

    师其类者谓之福。——《荀子·天论》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礼记·祭统》

    受茲介福。——《易·晋》

    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降福既多。——《诗·鲁颂·閟宫》

    全寿富贵之谓福。——《韩非子·解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 又如:福泽(福分;福气);福无双降,祸不单行(好事不多,祸事不少。特指接连遇到不幸);福缘(福气);福寿(幸福长寿)

    (4) 祭祀用的酒肉

    为人祭曰致福。——《礼记·少仪》

    凡祭祀之致福者。——《周礼·膳夫》。注:“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祚于王。”

    (5) 又如:福礼(祭祀用的供品);福酒(祭过神明的酒);福食(供祀神用的食物);福脯(祭祀用的干肉)

    (6)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如:福安;福体;福躬(旧时书信中对尊长的敬语。指安吉的身体)

    (7) 姓

    动词

    (1) 赐福,保佑

    亦其福女。——《诗·鲁颂·閟宫》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福田(佛教认为积善可得福报,犹如种田就会有收获一样);福柄(指作威作福的权力);福神(能赐人幸福的神灵);福善祸淫(赐福给为善的人,降祸给作恶的人)

    (3)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刘姥姥便知是 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红楼梦》

    (4) 通“副”( )。相称,符合

    邦福重宝,闻于傍乡。——《史记·龟策列传》

    仰福帝居,阳曜阴藏。——张衡《西京赋》

    (5) 又如:福德(符合道德准则);福望(符合众人的愿望)

    英文翻译

    happiness, good fortune, bl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f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k7 [客英字典] fuk7 [台湾四县腔] fuk7 [梅县腔] fuk7 [沙头角腔] fuk7 [宝安腔] fuk7 [陆丰腔] fuk7 [客语拼音字汇] fug5 ho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pĭukp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