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 佛龛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指佛寺。《说郛》卷六十引 宋 无名氏《鸡林志·佛龕》:“ 龟山 有佛龕,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涤齿。” 清 孙枝蔚 《金山》诗:“计碍渔家艇,烽明古佛龕。”
引证解释
⒈ 指佛寺。
引《说郛》卷六十引宋无名氏《鸡林志·佛龕》:“龟山有佛龕,林木益邃,传云罗汉三藏行化至此涤齿。”
清孙枝蔚《金山》诗:“计碍渔家艇,烽明古佛龕。”
⒉ 供佛的小阁或石室。
引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隔西首一间,设月窗,紧对佛龕,本为作佛事者斋食之地,余即设榻其中。”
郑振铎《西行书简·云岗》:“其东西二壁各有八佛龛;每龛的帏饰,各有不同。”
佛龛的国语词典
称佛寺或供佛的小室。
如:「高雄佛光山的佛龛,大大小小难以数计,真是壮观。」
佛龛的网络释义
佛龛
佛龛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fó
名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10) 另见
fú
动词
通“拂”。违背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2) ——见“仿佛”(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t8 [东莞腔] fut8 [客英字典] fut8 [海陆丰腔]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台湾四县腔] fut8 [沙头角腔] fut8 [陆丰腔] fut8 [宝安腔] fut8
◎ 潮州话:hug8(hûk) hug4(hu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佛 | 符弗 | 並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bʰĭuət | byot/biut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龙,合声。本义:龙的样子)
(2) 同本义
龛,龙貌也。——《说文》
(3) 小窟或小屋 。如:龛居(以石屋为居);龛窟(悬在壁上的洞穴)
(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
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壁。——江总《摄山栖霞寺碑》
(5) 又如:壁龛;龛火(壁龛中 灯火);龛牖(窗形的石龛);龛座(放神主的小室);龛像(壁龛中的佛像)
(6) 盛放神圣物品的盒子 。如:龛子(僧棺);佛龛
(7) 塔,塔下室
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贯休《送人旧夏口》
(8) 又如:龛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龛中的小室)
动词
(1) 容纳;盛装
龛,受也。——《方言》。郭璞注:“今云龛囊依此名”。
(2) 通“戡”。攻克,平定
刘龛 南阳。——《法言·重黎》
(3) 又如:龛世(平定天下或安定社会);龛乱(平定乱世。同戡乱);龛定(平定,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