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fó tuó [ fo tuo]
注音 ㄈㄛˊ ㄊㄨㄛˊ

词语释义

佛陀 Fótuó

(1) 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

Buddha

词语解释

  1. 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 释迦牟尼 的尊称。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 鲁迅 《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 罗马 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 孔子 ,倒是 佛陀 , 中国 人实在是空欢喜。”

  2. 阿弥陀佛 的省称。

    唐 寒山 《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 佛陀 。”

  3. 指佛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

引证解释

⒈ 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

《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
鲁迅《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孔子,倒是佛陀,中国人实在是空欢喜。”

⒉ 阿弥陀佛的省称。

唐寒山《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

⒊ 指佛门。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

佛陀的国语词典

佛教指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欲,去奢泰,尚无为。」也作「浮屠」、「浮图」、「佛驮」。

佛陀的网络释义

佛陀 (佛教创始人)

  •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佛教用语。印度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觉悟者。
  • 佛陀的翻译

    英语: Buddha, transliteration of Sanskrit, the all-enlightened one
    德语: Buddha (S)​
    法语: Gautama Bouddha

    佛陀造句

    佛陀满怀爱心,希望将那些受苦的人救上来,没想到因为一个人的一念瞋心,所有人又堕回地狱。
    他们推尊佛陀为无边苦难的救主。
    只见这孩子眉清目秀,隆起一块沿着鼻梁直贯脑门的伏羲骨,唇色红润,唇形四方饱满有棱,虽然貌相童稚,但有着佛陀般的庄严宝相,眼神平静含笑地正在打量她。
    佛陀本身认为是如此重要,将之含括在佛教徒皈依三宝中。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著佛陀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如果你继续前进、向内移动,有一天你到达本质。佛陀称为法身。无为,无不为。一切都消失了,所有二元性都消失了,你已经来到存在的本质。那个本质是解脱。那个本质是涅盘。你不用去任何地方找它,你一直带着它。
    如果死亡是事实,那整个存在就是荒唐而且疯狂的。所以假如佛陀真的死去了,那意谓着他所具备的光辉、优美、诗篇、音乐等都会从整个宇宙消失。整个存在就会显得愚蠢,那一切又有何意义呢?成长怎么会有可能发生?演进、进化又怎么而可能呢?
    佛陀说“吾为汝说解脱法,当知解脱依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遗世独立,隐居苦修,是自我的完成。接受供养,接纳了他人的体温,在那接受之间,佛陀重返生老病死的俗世,于是渡了自己,去渡众生。
    日莲宗认为,佛陀教义的精华包含在妙法莲华经内,其他的佛教宗派都是不正确的。
    这是一个奇迹,如果你不再有兴趣,思想就开始变少。当你完全没有兴趣,它们就停止到来了。而一种无念的状态,没有任何抗争,就是一个人所知道的最大的平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佛陀的空无之心。
    如果有一个人与大众背道而驰——一个耶稣或一个佛陀——大众对这个人的感觉不会好,如果这个人是对的,那么众人都错了,这太过分了。整个群体无法容忍这么一个人;它是一根刺,会扎人的。这个人必须被除掉。
    佛陀静默庄严地禅坐着,天空在他的四周上方,好像告诉我们:禅坐时心要像天空一样开放,但要稳如泰山。
    佛经中虽有念珠的经典和记载,但念珠不是佛教所创,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亦无念珠,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直到僧团成立五年之后,因为有位比丘犯了淫戒,佛陀才制定了第一条戒律。
    佛陀的弟子有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等国王,及韦提希夫人、末利夫人等王妃,也有社会下层的莲花色、摩登伽等。
    佛陀是最纯粹的宗教维度,可能达到的最纯粹,但是他缺少别的维度。
    把佛陀作为归依的信心,在我们观想他的崇高品德与他的殊胜教导时被初次唤醒,随着我们修练的持续它开始增长。
    该剧取材自佛教经典,内容叙说佛陀在世时,古印度摩揭陀国之频婆娑罗王因无子嗣,恐王位后继无人,得相师卜算三年后有一子,乃山中修道人转世。
    释教是佛陀首创于印度北部之宗教。

    汉字详情

    fó,fú [fo,f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XJH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LLN
    四角: 25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10) 另见 fú;bó

    动词

    通“拂”。违背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2) ——见“仿佛”( fǎngfú)

    (3) 另见

    英文翻译

    Buddha; of Buddhism; merciful person; Buddhist image; the dead (Jap.)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fat1 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ut8 [东莞腔] fut8 [客英字典] fut8 [海陆丰腔]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台湾四县腔] fut8 [沙头角腔] fut8 [陆丰腔] fut8 [宝安腔] fut8
    ◎ 潮州话:hug8(hûk) hug4(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弗入聲合口三等bʰĭuətbyot/biut
    tuó [tuo]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P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LJP
    四角: 73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阜( ),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罢池陂陀,下属江河。——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名词

    (1) 山冈

    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元· 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

    (2) 团状物

    把棍子望小妖头上砑了一砑,可怜就砑得像个肉陀。——《西游记》

    (3) 沙陀的简称

    陀,沙陀, 后唐始兴之地。——《正字通》

    (4) ∶形容数量很少

    黄菊东篱栽数科,野菜西山锄几陀。——元· 曾瑞《端正好》

    英文翻译

    steep bank, rough terrain

    方言集汇

    ◎ 粤语:to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o2 [客英字典] to2 [海陆丰腔] to2 [客语拼音字汇] to2 [陆丰腔] to3 [宝安腔] to2 [梅县腔]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河平聲開口一等dadʰ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