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

fó dào [fo dao]
注音 ㄈㄨˊ ㄉㄠˋ

词语释义

佛法之道。 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词语解释

  1. 佛法之道。

    《法华经·序品》:“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於深山,思惟佛道。”《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 ,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晋书·王恭传》:“王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2. 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3. 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散施贫民及助修佛道观宇,一钱不留於家。”

引证解释

⒈ 佛法之道。

《法华经·序品》:“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於深山,思惟佛道。”
《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
《晋书·王恭传》:“王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⒉ 成佛之途。比喻最好的出路。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议者戏云:‘畿尉有六道:入御史为佛道……入判司为饿鬼道。’”

⒊ 佛教与道教的并称。

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散施贫民及助修佛道观宇,一钱不留於家。”

佛道的网络释义

佛道 (佛道文化)

  • 佛把不同的生命状态(八识的种性所决定),因相对的智慧、业力不同、感召的果报不同,对应的境界和状态等的不同,假名划分为六种形态以及对应的空间属性(数字只是表法):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天道。六道众生生存于欲,色,无色三界之中。善慧业大的众生自然福报大或升天,相反则堕落受苦。六道众生因尚未修证出彻底圆满的智慧和觉悟,无力挣脱业力或灭掉业因,只能身不由己地轮回受报。一句话,对于众生一直都只能处于一种轮回状态之中的客观现象,佛门就将它称之为六道轮回。关于三界六道的详细情况,可以阅读相关的佛教书籍。
  • 佛道造句

    小时候的趣事仿佛道道画卷在眼前铺开,历久弥新。
    怎么不分,上古道门庞杂无比,现在的佛道妖魔都是源自太古道门,太古之后,上古之时,佛道妖魔才分家。
    佛道二家修仙方法看起来虽异,可实质殊途同归,都乃是正身清心,炼体修神。
    李承乾陷入疯狂,以轩辕剑横扫一切,诛杀三山五岳正神,诛杀玄都法师、十八罗汉和无数佛道弟子,被佛道教主联手击杀。
    清代女诗人皈依佛道、顶礼膜拜仙佛的情况很普遍,这多是她们在遭遇了人生大变故、生活极不如意的境况下发生的。
    佛陀身边的弟子们如梦初醒,纷纷向文殊菩萨讨教,文殊菩萨一一作了答复,给他们指点迷津,跳出小乘佛教的窠臼,修行佛道。
    对我来说,生命虽是没有人能解开的迷,却非是无迹可寻;线索隐藏于每一个人的自身,却因生死间无法逾越的鸿沟而终断。此为佛道两门中人努力追寻的方向和目标,只有悟透自身存在的秘密生命之迷才有机会被解开。
    佛道儒三位大家去拜访隐者。隐者出来迎接,问:“这位道长怎么称呼?”道士答:“我叫李一。”隐者转向高僧,问:“这位高僧怎么称呼?”高僧答:“我叫弘一。”最后,隐者问大儒:“这位大儒怎么称呼?”大儒答:“我叫周一。”隐者怒道:“滚!!再不走就打死你!”。
    在碑刻左侧是佛道二尊像,这两尊坐像与北周文王碑乃一同建造。
    许阳踏遍千山万水,走遍海角天涯,苦苦追寻数十载,找到无数仙道山门,佛道寺庙,西方魔武学院,最后竟是被评定为绝仙之体,绝魔之体,今生与修炼无缘。
    与其瞩望于主义、宪法、佛道,不如瞩望于小孩和妇女。
    蜀山派,与昆仑派、天剑派,万佛宗,飘渺宗共称正道五大门派,其中昆仑、飘渺为仙道门派,蜀山与天剑为剑道门派,万佛宗为佛道门派。
    在人生观与佛道观方面,储光羲在隐逸性质、陶渊明思想的接受、道家思想的接受三个方面相对王维和孟浩然而言是不同的。
    王玺从小信仰佛道,据说,早年参拜了平武西侧雪宝顶脚下黄龙寺内隐居修炼的黄龙真人为师。
    如今圣上崇尚佛道两教,皇室贵胄在那里许替身的,也不可胜计。
    老君洞道观内多崖刻佛道故事图像,其中以九龙碑和八难岩两处石刻浮雕最具艺术价值。
    湖南寺庙建筑因湖南佛道文化的繁荣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
    就是从第一愿到第九愿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给众生,希望众生同生极乐国,一起都成就佛道。
    只有这巫门在中原大地上默默无闻,何也?中原逐鹿,黄帝大败蚩尤,斩其首于九黎,这蚩尤,就是巫门大帝,从此巫门不兴,被佛道两家联合压制。
    大雄宝殿传出吟诵经文之声暗合天地精神充斥红光寺,佛道之魂借自身法体同天突战阵维系在一起,攻则不破,坚如磐石。

    汉字详情

    fó,fú [fo,f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XJH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LLN
    四角: 25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10) 另见 fú;bó

    动词

    通“拂”。违背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2) ——见“仿佛”( fǎngfú)

    (3) 另见

    英文翻译

    Buddha; of Buddhism; merciful person; Buddhist image; the dead (Jap.)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fat1 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ut8 [东莞腔] fut8 [客英字典] fut8 [海陆丰腔]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台湾四县腔] fut8 [沙头角腔] fut8 [陆丰腔] fut8 [宝安腔] fut8
    ◎ 潮州话:hug8(hûk) hug4(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弗入聲合口三等bʰĭuətbyot/biut
    dào [dao]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UTHP
    五行:
    仓颉: YTHU
    四角: 383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辵( 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2)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出门在外对素不相识的同路人的客气称呼);道店(设在道路旁的旅店)

    (4) 道德,道义、正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道光(道德的光辉);道术(道德学术;又指医道、医术)

    (6) 道教的教义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韩愈《华山女》

    (7) 道教;道士

    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世说新语·赏誉》

    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世说新语·排调》

    (8) 又如:道情(道士所唱的歌,以警世劝善为内容);道疏(道家拜天地祈福的文表),道粮(道士的口粮);道行(僧道修炼的功夫)

    (9) 线条或细长的痕迹 。如:画一条斜道儿

    (10) 路程;行程

    日夜不处,倍道兼程。——《孙子·军争》

    (11) 又如:远道,近道;道里睽隔(两地离得很远)

    (12) 方式,方法;技能

    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晁错《论贵粟疏》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策之不以其道。——唐· 韩愈《杂说》

    (13) 又如:生财之道;养生之道;道艺(道业。谋生手段;职业;工作)

    (14) 水流通行的途径 。如:河道;水道

    (15) 地域的区划名 。汉制,县有蛮夷的称“道”。后泛指一般行政区域。明清时指在省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如“凤庐道”

    (16) 学术 或宗教教义

    悦周公、 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17) 又如:传道;道书(宣传宗教教义的著述文章)

    (18) 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

    脩道而贰,则天不能祸。——《荀子·天论》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19) 方向;志向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20) 又如:志同道合

    动词

    (1) 说,讲

    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

    不足为外人道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又如:常言道;能说会道;一语道破;道定(说定,说准);道话(谈话,说话);道达(说清楚,讲明白;表达,传达);道知(告知,说明);道丧(报丧)

    (3) 表示 。如:道慰(表示慰问之意);道罪(认错;赔不是)

    (4) 取道,经过

    从郦山下,道 芷阳间行。——《史记·项羽本纪》

    道海安、 如皋,凡三百里。——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道经(路过)

    (6) 引导,疏导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系辞上》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

    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管子·牧民》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史记·留侯世家》

    (7) 料;想,以为

    刘太公惊呆了,只道这早晚正说因缘,劝那大王,却听的里面叫救人。——《水浒传》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如:一道河(沟、山泉);一道虹;万道金光

    (2) 用于门、关口等的阻拦的物。如:一道门(关);一道水闸;一道墙(防线、铁丝网、篱笆、屏风);头道幕不要落,落二道幕

    (3) 用于某些分次、分项或分程序的事物。如:一道命令;来了一道公文;两道算术题;考了五道题

    (4) 次。用于某些分程序的动作。如:洗了三、四道都没洗干净

    介词

    从,由

    诸使者道长安来。——《汉书·淮南传》

    英文翻译

    path, road, street; method, way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d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6 tau5 do5 [梅县腔] tau5 [沙头角腔] tau5 [台湾四县腔] to5 tau5 do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tau4 to4 [客英字典] tau5 to5 [东莞腔] tau5 [宝安腔] tau3 [陆丰腔] to6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晧上聲開口一等dʰɑudaux/d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