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

fó jiào diǎn jí [fo jiao dian ji]

词语释义

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

汉字详情

fó,fú [fo,fu]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XJH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LLN
四角: 25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 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10) 另见 fú;bó

动词

通“拂”。违背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2) ——见“仿佛”( fǎngfú)

(3) 另见

英文翻译

Buddha; of Buddhism; merciful person; Buddhist image; the dead (Jap.)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fat1 fat6
◎ 客家话:[梅县腔] fut8 [东莞腔] fut8 [客英字典] fut8 [海陆丰腔]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台湾四县腔] fut8 [沙头角腔] fut8 [陆丰腔] fut8 [宝安腔] fut8
◎ 潮州话:hug8(hûk) hug4(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符弗入聲合口三等bʰĭuətbyot/biut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
diǎn [dian]
部首: 201
笔画: 8
五笔: MA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BC
四角: 55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2)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4) 常道,准则 。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5) 法律;法规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7) 典礼,仪节 。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动词

(1) 主持;主管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容词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英文翻译

law, canon; documentation; classic, scrip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din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ien3 [东莞腔] den3 [客英字典] dien3 [宝安腔] den3 [梅县腔] dien3 [海陆丰腔] dien3 [客语拼音字汇] dian3 [台湾四县腔] dien3 [陆丰腔] t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殄先開上聲開口四等tenx/teentʰien
[ji]
部首: 624
笔画: 20
五笔: TDI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DA
四角: 889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耤( )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动词

(1) 登记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形容词

杂乱 。如:狼籍

英文翻译

record, register, list; censu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海陆丰腔] sit8 cit8 [客英字典] sit8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c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梅县腔] sit8 [东莞腔] cit8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秦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dzʰĭɛkziek/d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