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残留的香气。
《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李商隐 《过伊仆射旧宅》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浓郁的香气。
唐 丘为 《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其他香气。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馀下的香料。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引证解释
⒈ 残留的香气。
引《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李商隐《过伊仆射旧宅》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⒉ 浓郁的香气。
引唐丘为《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⒊ 其他香气。
引唐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⒋ 馀下的香料。
引三国魏曹操《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陆机《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余香的网络释义
余香 (词语释义)
余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余 | 以諸 | 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ɕĭa | jo/jv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2) 同本义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3)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 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4)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梅花绝句》
(5)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芳香的酒);香楠(芳香的楠木)
(6) 气味美好
树橘柚者,食 之则甘,嗅之则香。——《雅南子·外储说左下》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香而甘也。——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
香且甘者。
(7) 又如:饭热菜香;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
(8) 睡得踏实 。如:她睡得正香
(9) 受欢迎
孰知不问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0) 又如: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香亮(称心;宠爱);这首歌曲很吃香
(11) 亲热
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儿女英雄传》
(12) 又如:亲香(亲热、亲近)
(13) 美好
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14) 又如:香土;香玉;香轮;香雨
名词
(1) 草木香料,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
爇香于鼎。——《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香培玉琢(就像用香料造成、美玉雕出一样);香积行童(僧寺伙房的帮厨者)
(3) 指香炉 。如:香坛(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香亭(放置香炉的彩亭。赛会或出殡时所用)
(4) 指花 。如:香祖(兰的别名);香橼(香橼树的果实);香包(花苞)
(5) 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 。如:香钩(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香罗(纱罗的美称);香车宝马(贵妇所乘用的车马)
(6)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如:香消玉殒(比喻女子死亡)
(7) 好的名声 。如:留香百世
(8) 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 。如:山、堂、香、水等秘密组织
动词
(1) 亲,亲吻 。如:香香面孔;香香嘴
(2) 抽;吸(鸦片烟)
咱们去香一筒好吗?——《负曝闲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ong1 [客英字典] hiong1 [海陆丰腔] h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1 [宝安腔] hiong1 [梅县腔] hiong1 [陆丰腔] hiong1 [东莞腔] hiong1 [台湾四县腔] h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香 | 許良 | 曉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hiang/x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