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制冷

yú rè zhì lěng [ yu re zhi leng]
注音 ㄩˊ ㄖㄜˋ ㄓˋ ㄌㄥˇ

词语释义

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或废气、废液,以及某些动力机械排出的热量作能源,驱动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技术。可回收余热,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拼音yú rè zhì lěng注音ㄧㄩˊ ㄖㄜˋ ㄓㄧˋ ㄌㄥˇ条目余热制冷解释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或废气、废液,以及某些动力机械排出的热量作能源,驱动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技术。可回收余热,节约能耗,降低成本。1分类1.传统压缩制冷是电能的转换过程.压缩机将蒸发器内所产生的低压低温的制冷剂气体(如氟利昂)吸入汽缸内,经压缩后成为压力温度较高的气体被排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再经调压阀节流降压进人蒸发器,此时低压制冷剂气体汽化吸收蒸发器内的热量而降温.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空调冷冻水.压缩过程需要消耗较大电能。 2.余热制冷是一种吸收式制冷.是靠消耗热能采作为补偿的.而这种热能主要是低位热能…

余热制冷的网络释义

余热制冷

  • 余热制冷就是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或废气、废液,以及某些动力机械排出的热量作能源,驱动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技术。余热制冷可以帮助我们回收余热,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re]
    部首: 403
    笔画: 10
    五笔: RVY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IF
    四角: 55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如:热门货;热门

    名词

    (1) 滚热的物体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如:乒乓热

    动词

    (1) 加温;使之热 。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英文翻译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R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BL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2) 同本义

    制,裁也。——《说文》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淮南子·主术》

    制彼裳衣。——《诗·豳风·东山》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

    (3) 又如:制割(裁剪切割);制义(制宜,裁断适宜);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研究制造);配制;提制(提炼制造);精制;中国制

    (4) 制定,用文字规定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易·节》

    今也,制民之产。——《孟子·梁惠王上》

    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盐铁论·刑德》

    周之王也,制礼。——《左传·哀公七年》

    (5) 又如:制宜(谓区别不同的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方式方法);制则(制定法度);制立(建立制度);制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

    (6) 控制;制服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虚实》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威制豪强。——《汉书·赵广汉传》

    制其兵。——汉· 贾谊《过秦论》

    (7) 又

    制六合。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8) 又

    自制足之。

    (9) 又如:制屈(制伏;使屈服);制地(控制土地);制驭(控制驾驭);制御(统治,控制)

    (10) 抑制,限制,忍住

    衣服有制,饮食有节,则出寡矣。——《商君书·画策》

    (11) 又如:制劫(牵制);制使(制约);制遏(抑制);制约(限制约束);制限(限制);制缚(制约束缚);制防(限制防范)

    (12) 主管 。如:制兵(统辖军队);制局(职掌内府器杖兵役的机构)

    (13) 裁决,决断

    行无专制。——《淮南子》

    当是时,晋国政皆决 知伯, 晋哀公不得有所制。——《史记·晋世家》

    (14) 通“质”。抵押

    昔不谷先委制于越君。——《国语·吴语》

    委制于吴。——《国语·越语》

    名词

    (1) 规章,制度

    擅作典制。——《史记·礼书》

    虽有典制。——《三国志·孙权传》

    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3) 又如:公制;制令(制度法令);制象(制度,法制);制号(制度号令);制节(制度适宜);全民所有制

    (4) 式样

    俎豆犹古法, 衣裳无新制。——陶潜《桃花源诗》

    其制稍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制样(犹样式)

    (6) 规模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守父母之丧为制

    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

    (8) 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

    制曰:“下京兆尹治。”——《汉书·赵广汉传》

    (9) 又如:制曰(皇帝的诏书上说);制敕(皇帝的诏令)

    (10) 各种有关的重量单位制 。如:常衡制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制。本义:裁制衣服)

    (2) 同本义

    製,裁也。——《说文》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制芰荷以为衣兮。——《楚辞·离骚》。注:“制,裁也。”

    服短衣楚制。——《汉书·叔孙通传》

    旌性行以制珮兮。——《文选·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制裁(裁制的式样);制芰(以芰荷之叶裁制衣裳。指象征芳洁的隐者之服)

    (4) 制造,制作器物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所制蜡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制出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所制火药。——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制锦(制造美锦。引申为赞颂县令有政绩);制冷(人工制造低温(低于环境温度)的技术);制琢(制造雕刻)

    (6) 撰写 。如:制文(撰写文章);制形(钩描轮廓);制作(写作;撰述);制述(著述);制碑(撰作碑文)

    (7) 用炮炒等法炼成中药 。如:制剂(根据处方,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药剂)

    名词

    (1) 作品,文章

    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宋书》

    (2) 又如:佳制;鸿篇巨制

    (3) 式样

    通儒服, 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 楚制。——《汉书》

    英文翻译

    system; establish; overpow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e5 [海陆丰腔] zh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宝安腔] ze5 (zi5) [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c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征例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cjed/tjeytɕĭɛi
    lěng [le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WYC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MOII
    四角: 381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令声。本义:凉)

    (2) 同本义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3)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4) 寒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6) 冷清;冷落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7) 又如:冷巷(僻静的小巷);冷闷(冷落;冷冰冰);冷曹(清冷的官署);冷局(冷落的衙门);冷寂(冷落寂寞)

    (8) 冷遇;对人冷淡 。如:冷鼻凹(冷淡无情的面孔);冷脸(冷淡无表情的面孔);冷二郎(柳湘莲的绰号);冷肠(不热心于世事);冷心冷面(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9) 生僻;冷僻;少见 。如:冷字(生僻 不常见的字);冷着(冷招,意想不到的招数、法子);冷业(冷僻的行当);冷眼(别人看不见的时机)

    (10) 突然,乘人不备 。如:冷箭

    (11) 不畅销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百把部。——《老残游记》

    (12) 又如:冷书(不热门的书)

    动词

    (1) 冷却;温度变低 。如:冷冻;制冷(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冷藏

    (2) 遭到冷落 。如:冷视(轻视;冷待);冷语(冷话、冷句。讥笑讽刺的话);冷面孔(冷脸子)

    英文翻译

    cold, cool; lonely

    方言集汇

    ◎ 粤语:laang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ang1 lang3 [客英字典] lang1 lang3 len1 [陆丰腔] lang1 [梅县腔] lang1 [东莞腔] lang3 [客语拼音字汇] lang1 lang3 [海陆丰腔] lang1 lang3 [沙头角腔] lang1 [宝安腔] lang1
    ◎ 潮州话:nên2 (né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ieŋl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