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火

yú huǒ [ yu huo]
繁体 餘火
注音 ㄩˊ ㄏㄨㄛˇ

词语释义

余火 yúhuǒ

(1) 尚未燃尽的微火

ember

词语解释

  1.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 传:“火,大火也。流,下也。”按,大火,即心宿。夏历五月黄昏,大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餘火”。

    南朝 梁 沉约 《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倾河驾腾参。”

引证解释

⒈ 按,大火,即心宿。夏历五月黄昏,大火见于正南方,方向正位置最高;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后因称西降的大火星为“餘火”。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传:“火,大火也。流,下也。”
南朝梁沉约《梁甫吟》:“寒光稍眇眇,秋塞日沉沉。高窗仄餘火,倾河驾腾参。”

余火的网络释义

余火

  • 余火,读音为yú huǒ,汉语词语,指西降的大火星。夏历七月之后,星位逐渐西降,知暑尽秋至。
  • 余火造句

    若要与朋友野炊,请到景区指定区域内进行,离开时应灭尽余火,以免引发火灾。
    游客可到景区指定区域内野炊,离开时应该灭尽余火、清理杂物,不留“火种”。
    火灾扑灭后火场上常有余火,特别是树根、枯立木、病腐木、倒木上的余火一时不易熄灭,同时,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火,一遇大风,就会复燃。
    恶魔给了他一把余火,去照亮寒冷的黑夜。
    在乔治亚州一家食糖炼制厂仍有余火的废墟中,消防员发现了三具尸体。
    好争竞的人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
    经了解,火灾系因吕某的母亲生火做饭时,余火未熄引燃柴火所致。
    明火扑灭后,一名消防队员爬上农用车,利用铁锹将燃烧物一点一点地耙开,再用水浇灭余火。
    莫斯科能够使危机的余火重新烧旺。
    为彻底扑灭大火,怀远县消防中队官兵迅速展开合围加入灭火扑救,并爬上货车利用火钩扒开货物内部,扑灭余火。
    余火未尽的木块开始从天花板上往下掉。
    你不懂放手多难是因为你不是我,越多回忆越多枷锁,你温暖的胸口曾是我,最信赖的承诺,变成梦里的余火。姚若龙 
    大致安排,蒸东西的甑靠近火门,釜或罐放在后面,靠近烟突,只能用到余火的热度了。
    当时,柳州街市一片焦土,余火未熄。
    这泥、石、砖砌成的灶台后边砌有一个灶膛,有的叫火膛,用来贮藏从灶膛里退下来的余火和柴灰。
    彼苍者天,尔独何泣!夫道蛮欲,穷八方之边,余火融血,念出焚苍,念尽燃穹……若火月出云,苍茫天地间……耳根 
    其中的一人,正在余火的灰烬上用一个易拉罐在热什么东西。
    很快,辖区消防员赶来,他们先用水枪对着起火的建筑垃圾灭火,又用火钩把燃烧后的灰烬翻了几遍,确认没有余火才离开。
    为了确保消防安全,龙岗渔政大队安排一艘海上消防救助艇随时在附近海域待命,并在行动接近尾声时发射“水炮”扑灭余火,防止余烬复燃。
    水火无情,火尤甚之。久堆的材草,要摊开重堆。杂居的旧楼,要更换脱皮的电线。老式的厨房,要即时熄灭余火。小孩或老人,要禁止玩火。消防宣传日,消防要天天宣传,生活会幸福美满。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