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丰润的肌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唐 温庭筠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 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无穷的润泽。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 刘瑾 , 陕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 齐 晋 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 江 、 浙 、 闽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
指额外经济收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 陈忠 ,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引证解释
⒈ 指丰润的肌肉。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启与郗嘉宾书曰:‘ 子敬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⒉ 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引唐温庭筠《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荀令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
《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盛世危言·治河》:“凡河水所经之地,如陕西东界…… 直隶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⒊ 无穷的润泽。
引唐元稹《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⒋ 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引宋秦观《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刘瑾,陕西人, 焦芳、河南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齐晋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江、浙、闽、楚四大省而出其上。”
⒌ 指额外经济收益。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陈忠,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余润的网络释义
余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代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余 | 以諸 | 以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ɕĭa | jo/j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 闰(
)声。本义:雨水下流,滋润万物)(2) 同本义
润,水曰润下。——《说文》
润,渍也。——《广雅》
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润一润喉咙;润下(雨水下以滋润万物);润雨(受雨水滋润);润改(滋润涵养);润滋(滋润)
(4) 修饰,使有光彩
润,饰也。——《广雅》
必待明圣润色。——《汉书·终军传》
(5) 又如:润屋(装饰房屋);润正(润色纠正);润笔之绢(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润改(润色修改)
(6) 使得到好处,扶助
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
形容词
(1) 潮湿
衣润费垆烟。——宋·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2) 又如:润肺爽口(痛快;酣畅);润浸(浸湿;浸透);润溽(湿润);润滋滋(润湿的样子)
(3) 细腻光滑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润气(光泽);润腻(光滑细腻;润泽细腻)
名词
(1) 雨 。如:润气(水气)
(2) 恩惠 。如:润泽(恩泽)
(3) 沾益,利益;财物 。如:外润;利润;润利(犹获利);润槖(丰润口袋。谓收受贿赂)
(4) 润水 。淮河支流。在今安徽省西北部。发源于临泉县,东南流至润河集入淮,今称润河
(5) 古州名
(6) 隋置。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7) 辽置。治海阳,故城在今秦皇岛市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