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杯

yú bēi [ yu bei]
繁体 餘杯
注音 ㄩˊ ㄅㄟ

词语释义

指未喝干净的酒,残酒。

词语解释

  1. 指未喝干净的酒,残酒。

    唐 杜审言 《宿羽亭侍宴应制》诗:“圣情留晚兴,歌管送餘杯。” 唐 杜甫 《客至》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

引证解释

⒈ 指未喝干净的酒,残酒。

唐杜审言《宿羽亭侍宴应制》诗:“圣情留晚兴,歌管送餘杯。”
唐杜甫《客至》诗:“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

余杯的网络释义

余杯

  • 余杯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bēi ,是指未喝干净的酒,残酒。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bēi [bei]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G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MF
    四角: 419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不声。本义:盛酒、茶或其他饮料的器皿)

    (2) 同本义,也称“耳杯”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注:“杯,盘盎盆盏之总名也。”

    杯圈不能饮焉。——《礼记·玉藻》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 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茶杯;杯茗(茶杯与茶水);杯酒戈矛(比喻为一件小事大动干戈);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

    (4) ∶舟船。晋僧有常乘木杯渡水者,人称杯渡和尚,后因以杯借指舟船 。如:杯渡(指僧人云游)

    (5) 酒 。如:杯炙(酒菜);杯酌(酒杯)

    (6) 比赛中发给胜利者的杯状奖品 。如:金杯;银杯

    量词

    (1) 表示以杯量的量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浊酒一杯家万里。——宋· 范仲淹《渔家傲》

    (2) 又如:一杯水;三杯酒

    英文翻译

    cup, g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bu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ui1 [梅县腔] bi1 bui1 [陆丰腔] bui1 [客英字典] bui1 [宝安腔] bui1 [东莞腔] bui1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bui1 [海陆丰腔] b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回平聲合口一等puɒipuai/pu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