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为什么。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凭什么;用什么。
《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
《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引证解释
⒈ 为什么。
引《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
《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⒉ 凭什么;用什么。
引《穀梁传·僖公元年》:“是齐侯与? 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
汉王充《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韩愈《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⒊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
引《后汉书·孔融传》:“文举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王泠然《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
《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
《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景小姐﹞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何用的国语词典
为何、为什么。
何用的网络释义
何用
何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代词
(1)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3)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4) 又如: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6) 又如: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7) 谁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孟子·万章下》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8)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论语》
动词
(1) 问,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史记·秦皇纪》
(2) 又如:谁何(盘问是谁)
(3) 通“诃(呵)”。谴责;呵斥
何,与诃通。——《正字通》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新唐书》
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汉书·贾谊传》
副词
(1) 岂:怎 。如:何以这样?;几何?
(2) 甚;多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唐· 李白《古风》
水何澹澹。——曹操《步出夏门行》
语气词
(1) 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2 [陆丰腔] ho3 [沙头角腔] ho2 [台湾四县腔] ho2 [梅县腔] ho2 [客语拼音字汇] ho2 [客英字典] ho2 [宝安腔] ho2 [东莞腔] ho2
◎ 潮州话:h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何 | 胡歌 | 匣 | 歌 | 平聲 | 歌 | 開口一等 | 果 | 歌 | ɣɑ | gha/ha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用 | 余頌 | 以 | 鍾 | 去聲 | 宋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h/jvnq | jĭwoŋ |